偶随秋草去,便趁晚云归。
路逼沙穿履,松明影照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傍晚时分从九岭归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首句“半月足未出”,以“半月”暗示时间已近黄昏,而“足未出”则透露出诗人归家心切,急于结束一天的劳顿。接着“空林叶渐稀”一句,描绘了林中落叶逐渐稀少的景象,既渲染了季节更替的氛围,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偶随秋草去,便趁晚云归”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随性而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秋草与晚云,既是自然界的元素,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象征着自由与超脱。
“路逼沙穿履,松明影照衣”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细节,通过“沙穿履”和“松明影照衣”这两幅画面,不仅展现了行走的艰辛与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悟。
最后,“行行转山峡,已见竹间扉”两句,将视线引向了诗人的归宿——竹林间的家门。这一转折不仅完成了空间上的转换,也寓意着诗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宿,结束了旅途的疲惫,迎来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体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秋暑不可能,几思泛中川。
晚来兴有适,溪船偶及门。
凉月才上弦,平潮可黄昏。
倚楫纵所如,卧看龙泉山。
长虹跨空阔,过之凛生寒。
坐稳兴益佳,夜气方漫漫。
草虫鸣东西,飞乌相与还。
仰头数明星,垂手摇碧澜。
坐客惜此景,不及携清樽。
无酒要不恶,徜徉足幽欢。
幽欢有何好,叩舷澹无言。
海棠开,春已半,桃李又如许。
一朵梨花,院落阑干雨。
不禁中酒情怀,爱闲懊恼,都忘却、旧题诗处。
燕莺语。溪岸点点飞绵,杨柳无重数。
带得愁来,莫恁空休去。
断肠芳草天涯,行云荏苒,和好梦、有谁分付。
閒居玩编简,萧然罕朋俦。
古士信可佳,欲语不见酬。
岂如平生交,臭味能相投。
别久得会面,笑谈解人忧。
况君复比邻,共此一壑幽。
招邀接步武,文字资讨求。
昨朝喜君来,快若沈疴瘳。
开口四五笑,亹亹谈未休。
鸡鸣任风雨,畴能记穷愁。
因知名教地,至乐真天游。
新凉动梧竹,柴门掩清秋。
三径无杂华,茙葵散金瓯。
年丰鱼蟹熟,樽酒亦易谋。
相过勿厌数,此外俱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