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柳四章·其二》
《秋柳四章·其二》全文
清 / 徐骘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枝枝摇曳拂寒霜,不似依依春草塘。

赋就枚生留彩笔,诗吟谢女青箱

枉从越国怜西子,莫向梁园孝王

风景洛阳已去月明凄绝永丰坊。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彩笔(cǎi bǐ)的意思:指文笔华丽、多彩多姿。

春草(chūn cǎo)的意思:指在春天生长的草,比喻年轻的人或事物。

风景(fēng jǐng)的意思:指美丽的自然景色或景致。

梁园(liáng yuán)的意思:指相聚、聚会的地方。

洛阳(luò yáng)的意思:指文化名人或作品在洛阳特别受到重视和推崇。

凄绝(qī jué)的意思:形容非常悲惨、凄凉,无法挽回的绝境。

青箱(qīng xiāng)的意思:指年轻人,也指年轻有为的人。

西子(xī zǐ)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

孝王(xiào wáng)的意思:指对父母孝顺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尊敬父母、孝顺的行为。

谢女(xiè nǚ)的意思:指女子修行、学习过人,以及女子非常有才华。

阳人(yáng rén)的意思:阳光明媚的人,指积极向上、乐观向上的人。

摇曳(yáo yè)的意思:摇动、摆动

依依(yī yī)的意思:形容依恋不舍,情意绵绵。

已去(yǐ qù)的意思:已经离开或消失了

永丰(yǒng fēng)的意思:永恒富裕,永远丰盈。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永丰坊(yǒng fēng fāng)的意思:指永远富足的家庭或财产丰富的人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柳在寒霜中的摇曳之态,与春草塘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秋日特有的萧瑟与静美。诗人以“枝枝摇曳拂寒霜”开篇,生动地勾勒出秋柳在冷风中轻轻摆动的姿态,仿佛在与寒冷的霜雪进行着无声的抗争。

接着,“不似依依春草塘”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秋柳不同于春天那般柔弱和生机勃勃,而是展现了一种坚韧与独立之美。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生命不同阶段独特价值的思考。

“赋就枚生留彩笔,诗吟谢女检青箱”两句,运用典故,借枚乘和谢道韫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的敬仰之情。枚乘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谢道韫则是东晋才女,她们的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广为流传,象征着文采飞扬和智慧的传承。这里诗人将自己置于这样的历史长河之中,既是对前贤的致敬,也是对自己创作的一种期许。

“枉从越国怜西子,莫向梁园问孝王”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西施和梁孝王的故事为喻,表达了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反思。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而梁孝王则是汉代的一位诸侯王。诗人似乎在说,不应仅仅因为美貌或权势而被过分关注,而应更多地关注内在的品质和精神层面的价值。

最后,“风景洛阳人已去,月明凄绝永丰坊”两句,将视角转向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洛阳曾是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繁华已逝,只剩下月光下的永丰坊显得格外凄凉。这不仅是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也是对当下现实的某种隐喻,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也对过往的辉煌抱有一种怀旧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的对比以及丰富的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怀念。

作者介绍

徐骘民
朝代:清

名莲,字哲明。别号西溪,著有《醉月轩吟录》三十首。
猜你喜欢

睡起

连岁驱驰万里程,碧台歌舞笑争名。

山中猿鹤丹心在,塞上风烟白发生。

对客倦谈当世事,向人难悉未归情。

雪花乱打西窗急,总似芭蕉夜雨声。

(0)

次韵寄梵天方丈古岩

方将飞锡思匆匆,竟夕蒲团月影重。

剖破菊篱花雨散,心归莲社色身空。

栖禅石煖云生衲,载酒船香雪满篷。

简尽残经无字悟,觉来幡动不关风。

(0)

寄吴中诸友六首·其二萧子中

并马春风陌,高歌夜雨床。

遨游前梦失,漂泊此身忙。

绿酒西湖色,冰肌六月凉。

难招髯似戟,来对玉成行。

(0)

野兴

莽莽榛芜路,蚩蚩鱼肉民。

乾坤几逐鹿,今古一伤麟。

眼底人间世,胸中物外春。

江山满花柳,无负百年身。

(0)

书堂旅夜二首·其一

少小抱孤苦,飘零重此行。

迂疏从我好,忧戚赖天成。

夙志存无几,羁怀触又生。

寸心同弱草,岁晚怯霜清。

(0)

和德新丈

二年老眼暗兵尘,今日逢君喜事新。

结伴还乡有成约,不应先作北归人。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