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新泉出,泠泠北去源。
落池才有响,喷石未成痕。
独映孤松色,殊分众鸟喧。
唯当清夜月,观此启禅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新发现的泉水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和禅意的宁静。开篇“山下新泉出,泠泠北去源”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泉水在山脚下的流淌情状,以及它清澈的声音和向北延伸的源头。
接着,“落池才有响,喷石未成痕”进一步描写了泉水汇聚成小池后发出的声响,同时也表达了泉水对周遭环境的影响,即便是冲击岩石,也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痕迹。这不仅展示了泉水的力量,更凸显了自然界中事物间微妙的相互作用。
“独映孤松色,殊分众鸟喧”两句则通过对比的手法,把泉水旁那棵孤独的松树与周遭热闹的鸟鸣声进行了对照。这不仅是视觉和听觉上的对比,也反映出一种宁静与喧嚣并存的哲思。
最后,“唯当清夜月,观此启禅门”则将时间场景转换到了夜晚,并且是在明亮的月光下。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观赏泉水,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开悟禅理的心境。这句话既是对前文景象的总结,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化。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新泉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静谧与精神寄寓的向往。
倚我独柏,悠悠我思。柏植前墀,慈乌夜栖。
乌号伤悲,游子伤悲。独柏之植,于兹百龄。
风号冷冷,露泣零零。风露晨朝,游子则宁。
独柏之枝,淩霜撑天。春不敷华,冬不改坚。
雨春霜冬,茕茕百斯年。独柏之叶,则翠且老。
露雨泽之,亦泽润好。露雨伊何,九天是冒。
游子游子,瞻彼独柏。悠哉悠哉,亦极悽恻。
悽恻则那,永怀独柏之德。游子游子,瞻彼独柏。
命我子孙,灌我柏之植。命我子孙,勿剪我柏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