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和芹子心仍在,欲荐椿庭恨岂堪。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危(ān wēi)的意思:指人的生命安危,安全与危险。
病身(bìng shēn)的意思:指身体生病。
草庵(cǎo ān)的意思:指简陋的茅草屋,比喻清贫、简朴的生活环境。
椿庭(chūn tíng)的意思:指家族世代相传的荣誉和声望。
关口(guān kǒu)的意思:关口通常指边境或要塞的入口,也可以引申为重要的关键时刻或关头。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口腹(kǒu fù)的意思:指嘴和肚子,代表吃饭的需求。
食指(shí zhǐ)的意思:指手中最重要的一根指头,也指最喜欢的或最想要的事物。
石首(shí shǒu)的意思:指坚硬、不易改变的心意或态度。
无关(wú guān)的意思:没有关系,不相干
消息(xiāo xī)的意思:形容人们因为谣言、传闻或消息的传播而惊慌失措,心惊胆战。
腥风(xīng fēng)的意思:指战争、动乱时期的血腥氛围。
有无(yǒu wú)的意思:指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的对立关系。
指动(zhǐ dòng)的意思:指使、指使动作。
食指动(shí zhǐ dòng)的意思:形容看到美食或者闻到香味时,食指不由自主地动了起来,表示非常想吃或者非常喜欢某种食物。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顺之在病中所作,以食江鱼为题,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关注与感慨。诗中通过描述对江鱼的品尝,不仅展现了个人的食欲与味觉体验,更蕴含了对国家安危的深沉忧虑。
首联“腥风暂说静鲛潭,石首新尝到草庵”描绘了诗人从动荡不安的环境中暂时获得平静,首次品尝到久违的江鱼,这一场景既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写照,也暗含着对社会局势的隐喻。腥风象征着战乱与动荡,而“静鲛潭”则暗示了暂时的安宁。石首与草庵的对比,既体现了食物来源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生活环境的变迁。
颔联“常味番令食指动,病身未觉水鲜甘”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常味的改变让诗人食欲大增,但身体并未察觉到水的鲜美,这不仅是对味觉体验的描述,也是对生命状态的反思。诗人或许在暗示,即使在困境中,生活的基本需求依然存在,但内心的痛苦与忧虑却难以消散。
颈联“试和芹子心仍在,欲荐椿庭恨岂堪”运用了芹子与椿庭的典故,芹子心代表了诗人内心的坚持与不屈,而欲荐椿庭则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期望。然而,“恨岂堪”三字透露出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与无力感,即使心存忠义,却难以实现。
尾联“莫谓有无关口腹,安危消息系江南”直抒胸臆,强调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安危之间的紧密联系。诗人提醒人们,看似无关紧要的日常生活琐事,实际上都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这句话不仅是对个人处境的感慨,更是对当时社会动荡背景下,每个人都有责任关注国家命运的呼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刻的寓意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生活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在动荡时期对和平与安定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越王
越王念吴役,寝兴常不安。
有臣曰种蠡,实与同难艰。
终酬会稽耻,列国不敢干。
智者见未兆,愚夫暗前观。
范公拂衣去,扁舟五湖间。
清辉照四海,秋月耿云端。
种也竟不悟,处之若无难。
属镂一朝至,身与名俱残。
兔走猎狗悲,鸟尽良弓闲。
自古身不退,多为世所叹。
送李端叔从辟中山
人畏朔风声,我闻独宽怀。
岂不知凛冽,为自中山来。
端叔天下士,淹留蹇无成。
去从中山辟,良亦慰平生。
与君英妙时,侠气上参天。
孰云行半百,身世各茫然。
当时儿戏念,今日已灰死。
著书如结氂,聊以忘忧耳。
骎骎岁遒尽,淮海归无期。
功名良独难,虽成定奚为。
念君远行役,中夜忧反侧。
揽衣起成章,赠以当马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