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方壶道人山房二首·其二》
《题方壶道人山房二首·其二》全文
明 / 王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羽人住处仙源蔓草藤花掩洞门。

看罢黄庭人不见,唯馀寒溜与霜?。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寒溜(hán liū)的意思:

指寒冷的水流。 唐 权德舆 《与沉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於亮上人院会宿》诗之二:“巖花点寒溜,石磴扫春云。” 宋 陆游 《自咏》:“夜踏乱云过略彴,晓分寒溜注军持。” 元 郝经 《乙卯秋月十九日登泰山太平顶》诗:“泓澄寒溜浸太古,翠壁细泻珠璣圆。”

蔓草(màn cǎo)的意思:指无法控制、无法根除的问题或隐患。

仙源(xiān yuán)的意思:指仙人的来源或仙人的故乡。比喻高尚的品质、智慧或美好事物的源头。

羽人(yǔ rén)的意思:指拥有翅膀的人,比喻有出众才能的人。

住处(zhù chù)的意思:指人居住的地方或位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羽人住处是仙源",暗示了诗人所游之地是超凡脱俗的隐逸之所,居住者可能是修道的仙人。"蔓草藤花掩洞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和自然之美,洞门被野生的花草环绕,增添了神秘感。

"看罢黄庭人不见","黄庭"通常指《黄庭经》,一部道教经典,这里可能暗指道家修炼的场所。诗人观览完毕,却发现仙人踪迹全无,只剩下了"寒溜与霜",即清冷的溪流和霜冻,这些意象传达出一种空寂和清凉的氛围,也暗示着修道生活的清苦与孤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方壶道人山房的超然与静谧,以及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回味。

作者介绍
王恭

王恭
朝代:明   字:安仲   籍贯:长乐沙堤   生辰:1343-?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猜你喜欢

送王春明十二归锡山

秋深黄叶里,人去断鸿边。

落日低帆影,乡心隔水烟。

山寒江上色,诗澹世间缘。

好结临崖屋,观书种秫田。

(0)

送王梦楼之扬州

金简纷披会百灵,鱼龙曾识使臣星。

天回沧海千重碧,梦破齐州九点青。

未许游仙求大药,依然浪迹等飘萍。

孤篷小作芜城别,卧称江潮带月听。

(0)

秦山望海歌

祖龙雄心控八极,车辙欲穷神禹迹。

驱山直到海东头,千载犹传驰道直。

一卷矗立张溪滨,登临咤叱惊鬼神。

阿房已烬陵隧毁,至今山姓犹称秦。

我来正值秋风发,万里沧波坐超忽。

扶桑若木望依稀,鳌掷鲸呿纷出没。

古今何事无变迁,几回海水成桑田。

高三过五竟安在,惟有寒潮去复还。

(0)

长沙

天翠秋晖清复清,江山回合处开城。

霸图实始周熊绎,骚怨空传汉贾生。

岳麓寺头书拟读,湘潭驿口路催行。

已闻早稻匙翻雪,只少银鳞鲙作羹。

(0)

锄菜

御冬谋旨蓄,老圃辟坱圠。

杂蔬分畦栽,秋菘及时拔。

溯厥下种初,草际尚鸣蚻。

土松根自沃,露润叶争茁。

霜天气凄紧,连陇刈稿秸。

菜始塌地肥,茎净不待刷。

其色既葱茜,其味更甘滑。

藏之齑可断,芼之羹可颉。

淡泊配盐豉,芳辛屑椒榝。

小槽新酿熟,邀宾走短札。

黄鸡紫蟹间,野蔌置宁恝。

何况士酸寒,登盘少特杀。

藿食性所便,十馔遇七八。

不闻穷塞生,画粥咽僧刹。

(0)

辰阳关

叱驭入沅陵,高下罗众皱。

幽探历荒林,烟霏阻遐觏。

卓立山骨开,垣墉森杰构。

湍激石齿齿,灵渊滴潜溜。

荦确径愈微,仆痡愁马仆。

舆丁引双縆,推挽翼左右。

雄关势撑霄,巉绝信天就。

自可丸泥封,那容方轨骤。

吴濞昔披猖,伏莽余残寇。

釜鱼喘尚延,槛兽困犹斗。

开府九伐崇,间道千金购。

沿溪出奇兵,遂使虏巢覆。

介然成康庄,行旅来辐辏。

层坡无旷土,原田纷错绣。

隔林闻吠厖,饮谷见悬狖。

遗闻故老传,承平百年后。

履兹周道直,益叹战功懋。

税驾日将逋,山前有孤堠。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