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飞未得一尺高,还逐母行旋母脚。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雉 将 雏 唐 /王 建 雉 咿 喔 ,雏 出 鷇 。毛 斑 斑 ,觜 啄 啄 。学 飞 未 得 一 尺 高 ,还 逐 母 行 旋 母 脚 。麦 垄 浅 浅 难 蔽 身 ,远 去 恋 雏 低 怕 人 。时 时 土 中 鼓 两 翅 ,引 雏 拾 虫 不 相 离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斑斑(bān bān)的意思:形容颜色斑驳、多样。
得一(dé yī)的意思:得到一件宝贵的东西或成功的机会。
麦垄(mài lǒng)的意思:指麦子的垄,比喻人群或物体密集的地方。
怕人(pà rén)的意思:害怕他人,胆小怕事
浅浅(jiān jiān)的意思:表面浅薄,缺乏深度。
时时(shí shí)的意思:不断、一直、时常
土中(tǔ zhōng)的意思:指事物在土地中间,形容平凡、普通。
相离(xiāng lí)的意思:指两个物体或人之间距离远离,不再接触或相互影响。
咿喔(yī wō)的意思:形容婴儿或小动物发出的声音。
一尺(yī chǐ)的意思:一尺表示长度为一尺,也可以引申为短暂的时间或距离。
啄啄(zhuó zhuó)的意思:形容鸟类或昆虫轻巧地啄食。
- 注释
- 雉:野鸡,这里指公鸡。
咿喔:模拟公鸡的叫声。
雏:幼小的鸟或禽类,这里指小鸡。
出㲉:出生,从蛋壳中出来。
毛斑斑:羽毛上有斑点。
觜:同'嘴',鸟的嘴。
学飞:尝试飞行。
未得:还没有达到。
一尺高:形容飞得非常低。
逐:跟随。
母行:母亲行动的地方,这里指母鸡。
旋:围绕。
麦垄:麦田中的垄沟。
浅浅:不深。
蔽身:藏身,遮掩身体。
远去:离得远。
恋雏:依恋小鸡。
时时:经常,时常。
土中:在地面上。
鼓两翅:拍打翅膀。
引雏:引导小鸡。
拾虫:找虫子吃。
不相离:不分开,保持在一起。
- 翻译
- 公鸡咕咕叫,小鸡出壳了,身上斑纹点点,嘴儿尖尖啄食忙。
尝试飞翔还没一尺高,就紧跟着妈妈走,绕着妈妈的脚转。
麦田的垄沟浅浅的,难以藏身,离得远远的又舍不得小鸡,低头时又怕人靠近。
时不时在土里拍打翅膀,引领小鸡捉虫子,彼此不分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母子关系图景,通过对雉和雏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成长的美好瞬间。诗中的语言质朴而富有节奏感,如“雉咿喔,雏出㲉,毛斑斑,觜啄啄”一句,就通过重复和谐音,模拟了鸟儿们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
诗人也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如“学飞未得一尺高,还是逐母行旋母脚”,这不仅描绘出了雏鸟学习飞翔的场景,也暗示了雏鸟对于安全的依赖感。同时,这种对比也让人联想到人类世界中的父子关系,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麦垄浅浅难蔽身,远去恋雏低怕人”一句,则通过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表达了雏鸟对于母爱的渴望,以及面对外界可能威胁时的恐惧。这不仅是自然情感的流露,也反映出了诗人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最后,“时时土中鼓两翅,引雏拾虫不相离”一句,则展现了母鸟对于雏鸟生活技能教育的细心照料,以及母子之间紧密无间的情感联系。这也象征着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亲情关怀和生存智慧的传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中一幕幕生动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成长和母爱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路咏
五里十里销磨尽,千蹄万蹄来往踪。
古今不是不经历,踏破青山重复重。
答冲雅上人遗草书并诗
经月不出户,堂上多绿苔。
忽有方外客,衣披稻畦来。
来从青山下,手把纨素裁。
笔草数行字,瘦蛇起春雷。
渴墨未散雾,屈角麟欲开。
装为两大轴,置我并琼瑰。
懒瞋长须奴,挂壁不扫埃。
智永与怀素,其名久崔嵬。
师今继此学,入神在徘徊。
未料辄以我,便比和羹梅。
我心常苦酸,得姓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