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粤(bǎi yu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非常繁荣、兴盛。
持斧(chí fǔ)的意思:手持斧头。形容人有能力有决心,准备行动。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风传(fēng chuán)的意思:指消息传得很快,迅速传开。
高听(gāo tīng)的意思:指能够高度聆听他人的意见或建议,虚心接受并加以采纳。
回民(huí mín)的意思:指回族穆斯林。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九回(jiǔ huí)的意思:指事情经历了多次周而复始的循环或重复。
绝顶(jué dǐng)的意思:达到极限或巅峰的状态。
罗浮(luó fú)的意思:形容事物美丽多姿、繁华盛大。
民瘼(mín mò)的意思:指民众生活困苦、贫困潦倒。
潜移(qián yí)的意思:潜移指的是不知不觉地改变或转变。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四驰(sì chí)的意思:四驰是指四匹马同时奔驰,形容速度极快。
威名(wēi míng)的意思:指声誉显赫,威望很高的名声。
岘首(xiàn shǒu)的意思:指战争爆发时,首先受到攻击的地方。
瘴海(zhàng hǎi)的意思:瘴海指的是瘴气弥漫的海洋,也比喻充满危险的环境或困难重重的境地。
照应(zhào yìng)的意思:照应是指根据某种情况、需要或要求进行相应的行动或处理,使之相互配合或相互呼应。
岘首碑(xiàn shǒu bēi)的意思:岘首碑是指立在山脚下的一块巨石,寓意为人们应当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王虞石的侍御即将返回朝廷时的情景,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沉的人文关怀,展现了对王虞石的敬仰与祝福。
首联“持斧威名飙四驰,山川百粤望旌旗”,以“持斧”象征王虞石的威严与权力,其威名如同疾风般迅速传播,连绵不绝的山川与广袤的南粤之地都期待着他的到来,以旌旗作为迎接的标志,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与期待。
颔联“九回民瘼照应苦,一疏天高听肯卑”,揭示了王虞石在任期间为民众解决疾苦的努力与决心。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以一封奏疏向天子汇报,即使面对高高在上的君主,也敢于直言,体现了他为民请命的勇气与担当。
颈联“月照寒潭珠渐满,风传瘴海噩潜移”,运用自然景象的变迁来比喻王虞石施政带来的积极变化。月光洒在寒冷的潭水中,使得珍珠逐渐满溢,象征着王虞石的治理让原本贫瘠的土地变得富饶;风声传过瘴气弥漫的海域,暗示着恶劣的环境得以改善,预示着王虞石的离去将带来新的希望与生机。
尾联“罗浮绝顶榕江底,处处能镌岘首碑”,以罗浮山的绝顶和榕江的江底为背景,象征王虞石的功绩将被永远铭记。无论是在高山之巅还是江河之底,人们都能找到纪念他的碑石,表达了对王虞石卓越贡献的永久怀念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社会寓意,赞美了王虞石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