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吴德符损饷宣德茶盂二枚因瀹天池新焙赋二绝以赏之·其二》
《吴德符损饷宣德茶盂二枚因瀹天池新焙赋二绝以赏之·其二》全文
明 / 胡应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把赠双珍破寂寥龙团翻雪乱云飘。

琅琊旧著煎茶赋,已说宣窑定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定窑(dìng yáo)的意思:指稳定、固定的地方或状态。

翻雪(fān xuě)的意思:翻雪意味着清除积雪,比喻积极面对困难,努力克服困难。

寂寥(jì liáo)的意思:寂寥指的是孤独、冷清、寂寞无人的状态。

煎茶(jiān chá)的意思:指用热水冲泡茶叶,也比喻用热水煮沸。

琅琊(láng yá)的意思:琅琊是一个地名,意为美好的地方。在成语中,琅琊常用来形容气势恢宏、壮丽美好的景象。

龙团(lóng tuán)的意思:指人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力量。

乱云(luàn yún)的意思:形容天空中乌云密布,风云变幻。

宣窑(xuān yáo)的意思:指宣城窑,也泛指中国古代宣州出产的青瓷。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名为《吴德符损饷宣德茶盂二枚因瀹天池新焙赋二绝以赏之(其二)》。诗中描绘了赠予友人珍贵茶具并以新焙之茶相赏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茶艺之美。

首句“把赠双珍破寂寥”,以“双珍”形容赠品之珍贵,巧妙地将赠礼与打破孤独的情感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高雅的氛围。接着,“龙团翻雪乱云飘”一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茶团在热水中翻滚的状态比作雪花飘散于乱云之中,形象地描绘了茶艺过程中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茶水的清澈与细腻。

“琅琊旧著煎茶赋,已说宣窑胜定窑。”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引用历史上的煎茶赋,以及对比宣窑与定窑的瓷器,突出了所赠茶具的品质与价值。宣窑瓷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历史上享有盛誉,与定窑相比,更显珍贵。这里不仅赞美了茶具的精美,也暗含了对友情与艺术交流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茶艺的描绘,以及对赠礼与友情的颂扬,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美好。

作者介绍
胡应麟

胡应麟
朝代:明   字:元瑞   号:少室山人

(1551—1602)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猜你喜欢

红蕉花

红蕉花样炎方识,瘴水溪边色最深。

叶满丛深殷似火,不唯烧眼更烧心。

(0)

过吴门二十四韵

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

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

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

水光摇极浦,草色辨长洲。

忆作麻衣翠,曾为旅棹游。

放歌随楚老,清宴奉诸侯。

花寺听莺入,春湖看雁留。

里吟传绮唱,乡语认歈讴。

桥转攒虹饮,波通斗鹢浮。

竹扉梅圃静,水巷橘园幽。

缝堵荒麋苑,穿岩破虎丘。

旧风犹越鼓,馀俗尚吴钩。

故馆曾闲访,遗基亦遍搜。

吹台山木尽,香径佛宫秋。

帐殿菰蒲掩,云房露雾收。

苧萝妖覆灭,荆棘鬼包羞。

风月俄黄绶,经过半白头。

重来冠盖客,非复别离愁。

候火分通陌,前旌驻外邮。

水风摇綵旆,堤柳引鸣驺。

问吏儿孙隔,呼名礼敬修。

顾瞻殊宿昔,语默过悲忧。

义感心空在,容衰日易偷。

还持沧海诏,从此布皇猷。

(0)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六龙骧首晓骎骎,七圣陪轩集颍阴。

千丈松萝交翠幕,一丘山水当鸣琴。

青鸟白云王母使,垂藤断葛野人心。

山中日暮幽岩下,泠然香吹落花深。

(0)

石上藤

石上生孤藤,弱蔓依石长。

不逢高枝引,未得凌空上。

何处堪托身,为君长万丈。

(0)

浣纱篇赠陆上人

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

国微不自宠,献作吴宫娃。

山薮半潜匿,苧萝更蒙遮。

一行霸句践,再笑倾夫差。

艳色夺人目,敩嚬亦相誇。

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

鸟惊入松网,鱼畏沈荷花。

始觉冶容妄,方悟群心邪。

钦子秉幽意,世人共称嗟。

愿言托君怀,倘类蓬生麻。

家住雷门曲,高阁凌飞霞。

淋漓翠羽帐,旖旎采云军。

春风艳楚舞,秋月缠胡笳。

自昔专娇爱,袭玩唯矜奢。

达本知空寂,弃彼犹泥沙。

永割偏执性,自长薰修芽。

携妾不障道,来止妾西家。

(0)

咏省壁画鹤

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