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谢不复调,徒使肝肠绝。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忧(bǎi yōu)的意思:形容烦恼、忧愁非常多。
不同(bù tóng)的意思: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却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芳华(fāng huá)的意思:指年轻时光、青春年华。
非不(fēi bù)的意思:非不意味着不一定,表示并非完全否定或排除的意思。
肝肠(gān cháng)的意思:形容内心深处的感情,特指忠诚、真挚的情感。
旧时(jiù shí)的意思:指过去的时光如同一场梦境般虚幻、逝去。
手爪(shǒu zhǎo)的意思:指人的手指和爪子,形容手脚勤劳、灵巧。
丝桐(sī tóng)的意思:比喻言辞婉丽动人,音乐优美动听。
呜咽(wū yè)的意思:形容哭泣声音悲伤凄厉。
心中(xīn zhōng)的意思:心中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或信念。
瑶瑟(yáo sè)的意思:形容音乐声音悠扬动听。
忧结(yōu jié)的意思:忧结是指内心深处积压的忧虑和痛苦。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中夜(zhōng yè)的意思:指夜间的中间时刻,也指深夜。
中曲(zhōng qǔ)的意思:中曲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在音乐演奏或歌唱中,音高稳定、旋律流畅而不失节奏感。
中节(zhōng jié)的意思:指节俭、节约。
-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名为《杂咏(其二十)》。诗中以中夜弹奏瑶瑟的情境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百般忧愁。通过描述诗人试图弹奏往昔熟悉的乐曲,却在曲中多次哽咽的情景,反映了诗人情感的复杂与深沉。
“中夜理瑶瑟,未理百忧结。” 开篇即点明时间与情境,深夜之时,诗人抚琴自娱,然而未及弹奏,心头的忧愁已如结不解。这一句通过对比“理”与“结”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纷乱与沉重。
“欲弹旧时声,中曲双呜咽。” 接着,诗人试图弹奏往日熟悉的旋律,但当曲调进行到一半时,却因内心的情感波动而哽咽不止。这里通过“欲弹”与“中曲”的转折,以及“双呜咽”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情感的强烈冲击与难以抑制的悲痛。
“手爪非不同,芳华有时竭。” 这一句转而探讨了技艺与情感的关系。诗人指出,手指与爪子并无不同,但情感的消逝如同花朵的凋零,总有尽头。这不仅是对音乐技艺的反思,也是对人生情感体验的深刻洞察。
“丝桐尔何知,应我心中节。” 诗人将瑶瑟比喻为丝桐,表达了乐器对于演奏者情感的被动性。它只能应和演奏者心中起伏的情感节奏,无法理解或改变这些情感的本质。这一比喻深化了对情感表达与外界反应之间关系的思考。
“挥谢不复调,徒使肝肠绝。”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无法调和的情感与现实的无奈与痛苦。他挥别了以往的调子,任由情感的激流冲刷心扉,最终使得肝肠俱断。这种决绝的态度,既是对自我情感的彻底释放,也是对命运无常的一种无奈接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境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体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