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人入京》
《送人入京》全文
明 / 童冀   形式: 古风

送客京国弭节春江

山花舞女江水当离觞。

单舻逾鸟疾,叠浪似人忙。

明发东华路,足踏尘香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尘香(chén xiāng)的意思:指尘埃飞扬时所散发出来的香气,比喻事物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内含的价值却很高。

春江(chūn jiāng)的意思:春江指的是春天的江河,是形容春季景色美丽、生机勃勃的意象。

当离(dāng lí)的意思:指两者相距不远,即将分离或即将离开。

东华(dōng huá)的意思:东方的光芒

江水(jiāng shuǐ)的意思:指江河水流,多用来比喻事物的发展变化。

京国(jīng guó)的意思:指国都,也可用于形容地位高贵、权势显赫的人。

离觞(lí shāng)的意思:离开酒杯

弭节(mǐ jié)的意思:指停止战斗或争端,和解或调停。

明发(míng fā)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或变化十分明显,容易被人察觉到。

软尘(ruǎn chén)的意思:软尘指的是人或物因长期不接触阳光、风雨而变得柔软脆弱、容易破损的状态。比喻人或物失去锻炼、变得懦弱无能。

山花(shān huā)的意思:山中的花朵,比喻出类拔萃的人或物。

上京(shàng jīng)的意思:指前往京城或上级机关。

送客(sòng kè)的意思:指送别客人离开。

舞女(wǔ nǚ)的意思:舞蹈演员,特指古代宫廷中的舞者。

足踏(zú tà)的意思:踩在脚下,用脚踏实地。

鉴赏

这首明代童冀的《送人入京》以送别为题,描绘了送行者与被送者在春江边的场景,充满了深情与诗意。

首句“送客上京国,弭节向春江。”点明了送别的情境,送行人带着不舍之情,缓缓走向春意盎然的江边。接着,“山花为舞女,江水当离觞。”运用拟人手法,将山花比作舞女,江水仿佛是为离别举杯的酒,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离别的哀愁交织在一起的画面。

“单舻逾鸟疾,叠浪似人忙。”通过对比,将小舟的快速划过水面比作飞鸟的速度,而层层叠叠的波浪则像是人们忙碌的身影,形象地表达了送行的急切与离别的不舍。

最后,“明发东华路,足踏软尘香。”预示着送别后的旅程即将开始,东华路代表着进入京城的路途,足踏软尘香则暗示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京城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成功地营造出送别时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憧憬。

作者介绍

童冀
朝代:明

浙江金华人,字中州。洪武时征入书馆。与宋濂、姚广孝等相唱和。出为全州教官,官至北平教授。以罪死。有《尚絅斋集》。
猜你喜欢

贺新凉·其五和方虎灯下菊影

瓶拂将书卷。伴参差、几痕疏影,尘情都遣。

只借徐吾光一罅,移得东篱晴泫。

似淡墨、泼来冰茧。

神释中宵形赠影,眼模糊、不辨秋深浅。

斜复亚,缩仍展。懒鱼虽懒神通显。

总都虑、依稀能认,叶棱花扁。

宛尔浔阳风味在,深巷还闻吠犬。

色相累、输君全免。

魍魉抱疑应借问,须教参、影事翻禅典。

情脉脉,不堪剪。

(0)

满庭芳·其二忆慈仁寺海棠,用芝麓先生韦祠海棠韵

蓉粉嬉春,蕣姿延露,禅房胜日标奇。

趁时芳草,正向绿墀滋。

却似匀和獭髓,轻装就、千点红玑。

宜人处,似斜仍亸,态倚晓风披。芳时。

还怅怅,桃花靧雪,遥想仙姿。

叹去年花下,空有前期。

谁制护花幡子,驻幽艳、莫使花衰。

好点注,馀春如画,留覆态盈棋。

(0)

水调歌头.用吴梅村祭酒韵

年少耽游冶,脱帽倚红楼。

兴酣龙挈凤攫,文采并珊钩。

目睨公孙妙舞,足付宾王余沥,落拓也风流。

醉卧胡姬肆,忽忽不知愁。涉迷津,婴世网,任虚舟。

小山春草,也应怪我久淹留。

难挽韶华似水,难掇忧思如月,陶写付箜篌。

可耐艳歌歇,白日淡幽州。

(0)

减字木兰花·其七羁所七忆

单车宵引。铁网珊瑚思采尽。深院梧桐。

红烛三条见至公。玉壶秋月。人道欧公清鉴别。

我罪伊何。默默凭谁讯汨罗。

(0)

少年游.壬寅端午柬李蒲汀二阕·其二

多谢山翁,园收瓜豆,馈我过端阳。

饭煮香梗,酒清浮蚁,风物似吾乡。

无奈感时添客虑,欲语向谁行。

入阁平明,挥毫尽日,心口自思量。

(0)

长相思.和浚川韵六阕·其五

晓盈盈。玉池萍。老鹤松梢惊露鸣。石坛花气清。

泉泠泠。绕涧声。山鸟相呼如引朋。道人幽兴生。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