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梓五十本,移松八百栽。
青意争郁勃,细声亦吹洒。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雨所作的《种树》。诗中描绘了诗人亲手种植梓树与松树的情景,以及对树木成长的期待与关怀。
首句“植梓五十本,移松八百栽”,以数字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植树工作的投入与决心。五十棵梓树,八百株松树,数量之多,可见其用心之深。接着,“山灵借好雨,似为道人来”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以生命,形象地描绘了在好雨的滋润下,树木茁壮成长的景象,仿佛山灵特意为诗人送来甘霖。
“青意争郁勃,细声亦吹洒”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树木生长的勃勃生机。青翠欲滴的枝叶在雨中显得更加茂盛,细小的声音在雨中回响,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里通过声音和视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接下来,“松如稚子长,梓长未盈把”两句,将松树比作成长中的孩童,形象地表现了松树的幼小与成长过程。而梓树虽已长大,但仍未达到预期的高度,表达了诗人对树木成长速度的期待与关注。
最后,“吾衰讵能待,将以荫来者”两句,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见证这些树木的成长,因此希望它们能够成为后人的庇护所,传递出一种对后世的关怀与责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植树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未来世代的关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