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嬉且已晚,孤引将何归。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嵩 少 唐 /孟 郊 沙 弥 舞 袈 裟 ,走 向 踯 躅 飞 。闲 步 亦 惺 惺 ,芳 援 相 依 依 。噎 塞 春 咽 喉 ,蜂 蝶 事 光 辉 。群 嬉 且 已 晚 ,孤 引 将 何 归 。流 艳 去 不 息 ,朝 英 亦 疏 微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息(bù xī)的意思:不断,不停止
朝英(cháo yīng)的意思:指朝廷中的官员或朝廷中的贤臣。
蜂蝶(fēng dié)的意思:形容人们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景象。
光辉(guāng huī)的意思:光明耀眼的辉煌。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流艳(liú yàn)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举止、言谈等非常美丽动人。
沙弥(shā mí)的意思:沙弥是佛教中指出家修行的小僧人,也用来比喻年幼无知的人。
疏微(shū wēi)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细微、不明显。
闲步(xián bù)的意思:指悠闲自在地散步或漫步。
相依(xiāng yī)的意思:相互依赖,互相关联
惺惺(xīng xīng)的意思:形容人心地善良、体贴,富有同情心。
咽喉(yān hóu)的意思:指喉咙或咽喉部位。
噎塞(yē sāi)的意思:形容因为吃得太急或吃得太多而导致食物卡住喉咙,呼吸不畅。
依依(yī yī)的意思:形容依恋不舍,情意绵绵。
踯躅(zhí zhú)的意思:犹豫不决,迟疑不前
走向(zǒu xià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发展方向或趋势。
- 注释
- 沙弥:指年轻的小和尚。
舞:跳舞。
袈裟:僧侣穿的长袍。
踯躅:犹豫不决的样子,这里形容步伐轻盈。
飞:比喻动作轻盈。
闲步:随意漫步。
惺惺:清醒、警觉。
芳援:美好的陪伴或帮助。
依依:依赖,不舍。
噎塞:阻塞,难以呼吸。
春咽喉:春天的气息。
光辉:光彩夺目。
群嬉:众人嬉戏。
已晚:时间已晚。
孤引:孤独地引领。
流艳:流动的美景。
不息:不停歇。
朝英:早晨的花朵。
疏微:稀疏微弱。
- 翻译
- 小和尚身披袈裟翩翩起舞,步伐轻盈仿佛飞翔。
即使闲庭信步,他也心神专注,依赖着美好的陪伴。
春天的气息让他喉咙堵塞,蜜蜂蝴蝶的活动显得格外灿烂。
同伴们已经玩得尽兴,只剩他独自一人不知所措。
美丽的景色不断流逝,早晨的花朵也渐渐稀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对比和对偶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
开篇“沙弥舞袈裟,走向踯躅飞”两句,以沙弥(佛教弟子)轻盈的舞动与袈裟飘逸的形象,传递出一种灵动活泼、无拘无束的意境。这里的“踯躅”指的是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样子,用以比喻沙弥的舞动,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
紧接着,“闲步亦惺惺,芳援相依依”两句,进一步描绘出春日里悠闲漫步的情景。“惺惺”形容人的心情舒畅,而“芳援”则指的是春天的花枝,它们在和风中摇曳,显得格外亲昵。这里通过对春光与植物生长状态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于春日美好景象的喜悦之情。
诗人接着写道:“噎塞春咽喉,蜂蝶事光辉。”“噎塞”指的是春天里鸟鸣声充满耳畔,而“蜂蝶”则是春日常见的小动物,它们在阳光下穿梭,显得活力四射。这里通过对声音和视觉的描绘,捕捉到了春天特有的生机与活力。
随后,“群嬉且已晚,孤引将何归”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于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群嬉”指的是一群生物在一起嬉戏的景象,而“孤引”则是独自一人拖着长长的衣袂行走的样子。这里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对于春天即将过去的无奈与惆怅。
最后,“流艳去不息,朝英亦疏微”两句,以“流艳”的花瓣和“朝英”的露珠,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最后的美丽景致。“去不息”意味着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而“疏微”则指的是细小而又稀疏。这里诗人通过对花瓣与露珠的描写,表达了对于转瞬即逝的春光的珍惜和留恋。
整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情景,以及深邃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中生命力与美好时刻的独特感受。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江红
林外溪边,深深见、一林寒雪。
惟觉有、袭人襟袖,暗香不绝。
天与风流标格在,肯同桃杏开时节。
也须烦、玉手折将来,和明月。调鼎事,君休说。
龙笛韵,空悲咽。将何助清赏,待传佳阕。
君不见广平词赋丽,挥毫弄翰心如铁。
便直饶、何逊在扬州,成虚设。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盆城去鄂渚,风便一日耳。
不枉故人书,无因帆江水。
故人辞礼闱,旌节镇江圻。
而我窜逐者,龙钟初得归。
别来已三岁,望望长迢递。
咫尺不相闻,平生那可计。
我齿落且尽,君鬓白几何。
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譬如亲骨肉,宁免相可不。
我昔实愚惷,不能降色辞。
子犯亦有言,臣犹自知之。
公其务贳过,我亦请改事。
桑榆傥可收,愿寄相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