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曾 无 逸 郎 中 名 燕 居 曰 和 三 续 社 有 诗 次 韵 宋 /楼 钥 通 地 通 天 只 个 中 ,千 岐 虽 别 大 都 同 。两 家 偶 尔 流 传 盛 ,一 贯 临 之 内 外 融 。欲 境 扫 开 心 在 我 ,浮 云 散 尽 月 当 空 。感 而 通 者 从 来 话 ,不 感 须 知 自 有 通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大都(dà dū)的意思:大多数,多半
当空(dāng kōng)的意思:指人物的地位或权力被剥夺,失去控制或失去影响力。
浮云(fú yú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感。
个中(gè zhōng)的意思:指事物中的一部分或其中的一种情况。
开心(kāi xīn)的意思:心情愉快,快乐欢喜。
流传(liú chuán)的意思:指信息、事物等传递、传播或传承下来。
内外(nèi wài)的意思:内部和外部
偶尔(ǒu ěr)的意思:偶尔表示某事发生的频率不是经常或定期的,而是偶然或不经常的。
须知(xū zhī)的意思:必须知道的事情或要点
一贯(yī guàn)的意思:一直如此,一向如此
云散(yún sàn)的意思:指云彩散开,天空放晴。也比喻事情的困难或疑虑消散,问题解决。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楼钥的作品,他以"曾无逸郎中名燕居曰和三续社有诗次韵"为题,探讨了道家与儒家哲学中的相通之处。首句"通地通天祇个中"暗示了天地大道的普遍性,接下来的"千岐虽别大都同"则强调尽管儒道两家路径各异,但核心理念相似。"两家偶尔流传盛"表明二者在历史上都有广泛影响,"一贯临之内外融"则表达了融合内外、贯通古今的境界。
"欲境扫开心在我",诗人认为去除欲望才能达到内心的清明,"浮云散尽月当空"进一步比喻去除杂念后的澄明心境。最后两句"感而通者从来话,不感须知自有通",强调真正的通达并非仅依赖于外在感应,内在的领悟更为重要。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对儒道两家思想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个人修行与内心净化的追求。楼钥通过诗的形式,引导读者思考如何通过自我修养达到内外合一的境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郡斋有紫薇双本,自朱明接于徂暑,其花芳馥
晏朝受明命,继夏走天衢。
逮兹三伏候,息驾万里途。
省躬既跼蹐,结思多烦纡。
簿领幸无事,宴休谁与娱。
内斋有嘉树,双植分庭隅。
绿叶下成幄,紫花纷若铺。
摛霞晚舒艳,凝露朝垂珠。
炎沴昼方铄,幽姿闲且都。
夭桃固难匹,芍药宁为徒。
懿此时节久,讵同光景驱。
陶甄试一致,品汇乃散殊。
濯质非受彩,无心那夺朱。
粤予负羁絷,留赏益踟蹰。
通夕靡云倦,西南山月孤。
郡中即事三首
晓风山郭雁飞初,霜拂回塘水榭虚。
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
青门远忆中人产,白首闲看太史书。
城下秋江寒见底,宾筵莫讶食无鱼。
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虞部孟员外三首
月满自高丘,江通无狭流。
轩窗开到晓,风物坐含秋。
鹊警银河断,蛩悲翠幕幽。
清光望不极,耿耿下西楼。
桂华临洛浦,如挹李膺仙。
兹夕披云望,还吟掷地篇。
凤池分直夜,牛渚泛舟年。
会是风流赏,惟君内史贤。
圆景旷佳宾,徘徊夜漏频。
金波徒泛酒,瑶瑟已生尘。
露白移长簟,风清挂幅巾。
西园旧才子,想见洛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