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彷佛(páng fó)的意思:形容事物非常相似或相仿,几乎一模一样。
富贵(fù guì)的意思:指财富和地位的富裕和高贵。
观礼(guān lǐ)的意思:作为观众或见证者参与观看盛大的庆典或重要的活动。
鸡黍(jī shǔ)的意思:指在战争中,士兵们身处险境,食物匮乏,只能吃鸡和黍米,形容极度贫困。
礼乐(lǐ yuè)的意思:礼乐是指传统的礼仪和音乐。它代表了古代中国人重视礼仪和音乐的文化传统。
冥观(míng guān)的意思:冥观指深入思考、沉思,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思想。
名教(míng jiào)的意思:名教是指有名望的教育家或名师的教诲。
琴书(qín shū)的意思:
◎ 琴书 qínshū
[story-telling,mainly in song,with musical accompaniment] 一种在扬琴伴奏下说唱故事的曲艺形式
柳州琴书三径(sān jìng)的意思:指三条道路,比喻做事情的方法或途径。
沈冥(shěn míng)的意思:形容黑暗和深沉。
圣哲(shèng zhé)的意思:圣人的智慧和见解
微茫(wēi máng)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模糊,难以辨认或理解。
未亡(wèi wáng)的意思:指尚未死亡或灭亡。
逍遥(xiāo yáo)的意思: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所羁绊。
- 翻译
- 尽管圣贤看似遥远,但他们的智慧著作仍然留存。
沉浸在古老的礼乐中,仿佛能看见虞舜和黄帝的身影。
他在简朴的生活中邀请朋友,以音乐和书籍为伴。
在儒家伦理的自由境界里,他觉得富贵都变得微不足道。
- 注释
- 圣哲:指古代的贤明之人。
遗文:遗留下来的文献或著作。
沈冥:深沉而专注。
虞黄:虞舜和黄帝,古代两位重要的君主。
鸡黍:泛指简朴的饮食,如鸡和黍米。
三径:原指隐士住处的小路,这里象征隐居生活。
琴书:代表文人雅趣,琴和书。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名教: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
微茫:模糊不清,不明确。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平和生活,以及对古圣哲遗教的缅怀与自得其乐的情景。
"圣哲虽云远,遗文幸未亡。" 表明尽管古代圣贤离我们很远,但他们留下的文献文化却幸运地保存了下来。这里“云远”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长久和空间的遥远,而“遗文幸未亡”则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沈冥观礼乐,彷佛见虞黄。" 这两句通过对古代圣哲教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礼仪音乐的向往之情。“沈冥”意味着深邃和神秘,“观礼乐”则是指观赏或研究古代的礼仪与音乐;“彷佛见虞黄”中,“彷佛”形容接近,而“虞黄”是古代贤君尧(虞舜)和黄帝的统称,象征着古代圣明的统治,这里意味着诗人通过学习古代文化,仿佛看到了这些圣贤的风范。
"鸡黍延三径,琴书乐一堂。" 描述了田园生活中的宁静与自在。“鸡黍”指的是鸡鸣黍食,即早晨起来耕作,“延三径”则是延伸到田间的小路;“琴书”指的是弹琴和阅读,两者都是古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式,而“乐一堂”表达了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感到的快乐与满足。
"逍遥名教内,富贵亦微茫。" 这句话强调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超越了物质享受。“逍遥”意味着自由自在,“名教内”指的是道德教化之中;“富贵亦微茫”则表达了即使是财富和荣华,在精神满足面前也显得渺小而不重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圣哲文化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后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热爱,以及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和侍读梅学士秋雪
秋宇霜华极,翻成暮雪飘。
影迷霄桂满,气助海钟调。
梅蘤装宫树,芦花著浦苕。
喜延梁客酒,愁敝洛人貂。
碧瓦千沟丽,银塘一色消。
雅篇工状物,精思入参寥。
立春前二日获雪
佳雪春前降,层阴腊外留。
日昏霏霰集,风定舞花稠。
浩气皑皑遍,繁光衮衮流。
洒林初乱坞,拂瓦暗平沟。
洞矗三云仗,山迎万玉侯。
客车羊作驾,仙氅鹤供裘。
只有歌堪和,都无色可侔。
险堆怜傍砌,斜湿爱侵帱。
面旋成迟落,缤纷不顿休。
粉塘连北渚,缟顷接西畴。
兴往惟思戴,宾来但忆邹。
絮痕侵柳动,盐影著波浮。
宿莽攒瑶草,长堤卧素虬。
正缘先毕雨,并欲润天麰。
应祷驱民癠,呈祥溢里讴。
长人蒙帝力,欢酌任言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