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觉漳可引,但为谈者嗤。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宋 中 道 倅 洺 州 宋 /王 安 石 漳 水 不 灌 邺 ,不 知 几 何 时 。後 世 有 史 起 ,乃 能 为 可 为 。余 尝 怜 洺 民 ,舄 卤 半 不 治 。颇 觉 漳 可 引 ,但 为 谈 者 嗤 。高 议 不 同 俗 ,功 成 人 始 思 。夫 子 到 官 日 ,勿 忘 吾 此 诗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不(bàn bù)的意思:表示态度犹豫、不确定或含糊不清。
不治(bù zhì)的意思:表示病情无法治愈,无法挽救或无法解决的意思。
不同(bù tóng)的意思: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却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到官(dào guān)的意思:指一个人到达官职或担任官职。
夫子(fū zǐ)的意思:夫子是指古代中国的儒家学者,也可以泛指学者、老师。
高议(gāo yì)的意思:高度评议或讨论。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后世(hòu shì)的意思:指将来的世代或后代。
几何(jǐ hé)的意思:指形状、图案等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能为(néng wéi)的意思:有能力、有才干
同俗(tóng sú)的意思:与人俗契合,与世俗相符合。
知几(zhī jī)的意思:知道多少。
- 翻译
- 漳水无法灌溉邺地,这已经过去了多久。
后代如果有历史记载,才能知道该做什么。我曾同情洺地的百姓,盐碱地大多未得到治理。
我深感漳水可以用来灌溉,但人们只是谈论而轻视它。
高尚的主张与世俗不同,成功之后才会被人想起。
孔子您上任之时,别忘了我这首诗的教诲。
- 注释
- 漳水:古代河流名,漳河。
灌:灌溉。
邺:古地名,位于今河北邯郸一带。
几何时:过去多久。
史起:历史记载开始。
洺民:洺水流域的百姓。
?卤:盐碱地。
半不治:大部分未得到治理。
颇觉:深感。
引:引水灌溉。
嗤:嘲笑,轻视。
高议:高尚的主张。
俗:世俗。
功成:事情成功。
始思:才被想起。
夫子:对孔子的尊称。
官日:就职之日。
勿忘:不要忘记。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漳水治理的关心和对百姓福祉的考虑。诗中“漳水不灌邺,不知几何时”描绘了一种荒废无治的景象,通过这种描述,作者表现出对漳河流域民众生活困顿的同情之心。
“后世有史起,乃能为可为”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将来有识者能够理解和评判当前的情况,并且认为自己所做的努力是正确的,值得历史记载。接着,“余尝怜洺民,?卤半不治”进一步强调了对洺水流域人民的关怀,以及对于长期未被妥善治理的现状感到痛心。
然而,当作者提出自己的治水方案时,却遭到了旁人的嘲笑,这在“颇觉漳可引,但为谈者嗤”一句中得以体现。这里的“谈者”指的是那些不理解或者反对王安石改革的人,他们对王安石的高瞻远瞩和不同于常人的治理观点表示出嘲讽。
诗的最后两句,“高议不同俗,功成人始思。夫子到官日,勿忘吾此诗。”表达了作者坚持己见,不随波逐流,同时也是一种对未来有所期许的心声。王安石希望在他担任官职的那一天,能够记得这首诗,并且继续他的理想和努力。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安石作为一个改革者的决心和远见,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变革的保守态度,以及王安石个人所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古仙人辞今附于此
梦入云山宫阙幽。鸑鷟同侣鸳凤流。
桂月竟夜光不收。世俗扰扰成嚣湫。
醉飞星驭鞭金虬。八仙浪迹追真游。
龟玉筌蹄二十秋。摩霄注壑须人求。
觅剑如或笑刻舟。阳燧非无角绮俦。
元鼎以来虚昆丘。东井徒劳冠带修。
松餐竹饮度蜃楼。崧顶坐啸垂直钩。
秪应惭愧刘幽州。
同希颜怪松
崧高地气灵,花木竞妍秀。
玉峰西南趾,有松独怪陋。
偃蹇如蟠螭,奋迅如攫兽。
叶劲须髯张,皮古鳞甲皱。
菌蠢藤瘿怒,支离筇节瘦。
月上虬影摇,风度雨声骤。
子落慰枯禅,枝樛碍飞鼬。
盘根万乘器,平盖千岁寿。
樵斤幸免寻,厦匠矧肯构。
龙化会有时,天旱期汝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