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不去鲁,鲁岂终无鸠?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伯功(bó gōng)的意思:指为了某个人或某个目的而做出的重大贡献或牺牲。
赫赫(hè hè)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威风凛凛的样子。
何况(hé kuàng)的意思:更不用说;更何况
偏伯(piān bó)的意思:指偏袒、偏爱某个人,偏重某一方。
起衰(qǐ shuāi)的意思:兴起和衰败,形容事物的兴衰变化。
衰世(shuāi shì)的意思:指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的时代。
水下(shuǐ xià)的意思:指在水中或水下进行的活动。
所及(suǒ jí)的意思:所及是一个表示范围或程度的成语,意为“所及之处”或“所能及之处”。
田畴(tián chóu)的意思:指田地、农田。比喻事物的范围或领域。
王道(wáng dào)的意思:指君主或者领导者必须以公正、正义、宽容和富有道德的方式来治理国家或者管理事务。
细流(xì liú)的意思:形容水流细小,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缓慢或进展不顺利。
禹功(yǔ gōng)的意思:指大禹治水的功绩,比喻伟大的功绩或卓越的贡献。
仲尼(zhòng ní)的意思:指孔子,也可用来形容有德行的人。
- 鉴赏
此诗出自清代诗人姚燮的《南辕杂诗一百八章》之六十,通过济水与汶水的不同流向,以及历史人物如大禹、齐桓公的典故,探讨了历史变迁与个人命运的主题。
首句“济水下常伏,汶水但细流”,以济水和汶水的不同特性象征历史的进程。济水“常伏”意味着它深沉而稳定,象征着历史的深远影响;而汶水“但细流”则暗示了某些事物的细微变化或缓慢发展。接着,“瀰瀰昔所及,今已为田畴”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昔日的景象如今已经变为农田,暗喻历史的更迭与变迁。
“禹功尚难恃,何况驩虞谋”两句,借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伟业难以持久的感慨,同时也对后世的计划和策略持怀疑态度。接下来,“齐桓起衰世,赫赫盟葵邱”提到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他从衰败中崛起,成为诸侯盟主,进一步强调了历史人物在特定时期的重要作用。
“安见偏伯功,掩我王道周”则提出了疑问,即是否有人能超越历史的规律,将个人的功绩与王道相提并论。最后,“仲尼不去鲁,鲁岂终无鸠?”引用孔子的故事,表达即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也无法改变鲁国的命运,暗示了个人力量在历史洪流中的局限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对比,探讨了历史的不可逆性和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深刻而复杂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