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浣溪沙·其四》
《浣溪沙·其四》全文
宋 / 欧阳修   形式: 词  词牌: 浣溪沙

叶底青青杏子垂。枝头薄薄柳绵飞。

高深院晚莺啼

堪恨风流薄幸断无消息归期

托腮无语翠眉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薄幸(bó xìng)的意思:指女子处境困苦,生活不幸。

薄薄(báo báo)的意思:形容物体薄而轻。

翠眉(cuì méi)的意思:形容眉毛又黑又浓密。

断无(duàn wú)的意思:毫无、完全没有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高深(gāo shēn)的意思:指知识、技术或思想等深奥难懂,超出一般人的理解能力。

归期(guī qī)的意思:指返回的时间或期限。

柳绵(liǔ mián)的意思:形容柳树枝条柔软而细长,也用来形容文笔柔美。

青杏(qīng xìng)的意思: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青青(qīng qīng)的意思:青色的、绿色的、年轻的。

托腮(tuō sāi)的意思:用手托住下巴,表示思考或沉思。

无语(wú yǔ)的意思:没有话可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消息(xiāo xī)的意思:形容人们因为谣言、传闻或消息的传播而惊慌失措,心惊胆战。

杏子(xìng zǐ)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外表美好,内在却不可取。

莺啼(yīng tí)的意思:指春天莺鸟的啼叫声,形容春天的景象美好。

枝头(zhī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最高点或最前沿的位置。

注释
叶底:树下的。
青青:颜色鲜绿。
杏子:一种果实。
垂:悬挂。
枝头:树枝顶端。
薄薄:轻盈。
柳绵:柳絮。
日高:太阳升高。
深院:幽深的庭院。
晚莺:傍晚的黄莺。
堪恨:实在可恨。
风流:轻浮放荡。
薄幸:无情或不忠诚。
断无:绝对没有。
道归期:说好回家的日期。
托腮:用手托住脸颊。
无语:沉默不语。
翠眉:青绿色的眉毛。
低:低垂。
翻译
绿叶下挂着青涩的杏子,枝头上柳絮轻轻飘飞。
阳光高照的庭院中,傍晚时分传来黄莺的鸣叫。
真可恨那人风流成性,轻易变心,连回家的日期都没有告知。
她托着腮帮默默无言,愁眉低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庭院的画面。首句“叶底青青杏子垂”,写的是杏子在绿叶的掩映下垂挂枝头,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次句“枝头薄薄柳绵飞”,则描绘了柳絮轻盈飘飞的场景,暗示着春天的季节变换和温暖的微风。

“日高深院晚莺啼”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闲适,日头升高,深院内传来黄莺的啼鸣,增添了时光流逝的感觉。然而,诗人的情绪却转向了哀愁,“堪恨风流成薄幸”,这里的“风流”可能指的是轻浮不专一,而“薄幸”则表达了对对方的失望和被背叛的情感。诗人遗憾自己被对方轻易抛弃,不知归期。

最后一句“托腮无语翠眉低”,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展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失落,她托腮沉思,默默无言,只有低垂的翠眉泄露了她的心事。整首诗以景起,以情结,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无奈和失落,具有浓郁的婉约情感。

作者介绍
欧阳修

欧阳修
朝代:宋   字:永叔   号:醉翁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生辰:1007-1072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猜你喜欢

云溪水云乡。

(0)

即事

谷暗随呼应,禽春不速来。

幽居逢令序,跬步且徘徊。

(0)

赠省钦

旧隐何年别翠微,瀑泉声入锁禅扉。

御前曾写八分字,天上特宣三事衣。

灯照夜庵霜后冷,鼎烹秋菌雨中肥。

终归五老峰边去,杯渡长江一锡飞。

(0)

阙下言怀上执政·其一

谬提文笔侍先皇,谪宦归来遇国丧。

仙驾只留烧药鼎,穗帷犹认谏书囊。

北辰别见天垂象,西内浑疑海变桑。

昨日梓宫陪哭临,泪多唯有老冯唐。

(0)

省中苦雨·其一

霏霏连昼复连宵,红药苍苔也寂寥。

唯有御沟堤畔柳,拂檐遮槛不胜娇。

(0)

秀实寄两绝来招嘉彦嘉彦未回辄次韵·其一

旧喜三周贪好客,争如一叟促归程。

长亭日晚相望处,一片平湖泠浸星。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