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鸟閒情在,残书午梦存。
竹寒晴作雨,林密昼常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于山林之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首句“平生耽屿壑,卜筑傍云根”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热爱与追求,选择在云雾缭绕的山脚下建造居所。接着,“野鸟閒情在,残书午梦存”描绘了悠闲自在的场景,野鸟自由自在地飞翔,诗人则在午后沉浸在书籍与梦境之中,享受内心的宁静。
“竹寒晴作雨,林密昼常昏”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竹子在晴天似乎也带上了寒意,仿佛在下着细雨;而茂密的树林在白天也能让人感到昏暗,营造出一种幽静深邃的氛围。最后,“巷僻无车马,藤萝日绕门”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与远离尘嚣,巷道偏僻,没有车马喧嚣,只有藤萝环绕门户,增添了诗中隐逸生活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淡泊名利,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审美情趣。
十日无油云,一春无奔雷。
天事不可知,号令于此颓。
疾风生梁栋,宇宙如沈灰。
惊霆万车走,激裂山石开。
此声昔未有,曩意非所猜。
况闻波涛音,汹汹千里来。
虽无为霖实,犹得驱黄埃。
终忧稻粱枯,所济蒿与莱。
蛟龙乐盘嬉,既往宁复回。
茫然怨云汉,赤日方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