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彷佛(páng fó)的意思:形容事物非常相似或相仿,几乎一模一样。
后庭(hòu tíng)的意思:指家庭的后院,也用来比喻家庭的内部事务。
佳尚(jiā shàng)的意思:最好的,最高尚的
江左(jiāng zuǒ)的意思:指江南地区,尤指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比喻江南地区的人或事物。
旧俗(jiù sú)的意思:指陈旧过时的风俗习惯。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喧声(xuān shēng)的意思:喧嚣的声音。
依稀(yī xī)的意思:模糊地看到或记得,不清晰或不确切地知道。
渔阳(yú yáng)的意思:渔阳是指渔夫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下垂钓,比喻人们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消磨时光,不思进取。
后庭花(hòu tíng huā)的意思:指人后面的事情或私下的事情。
- 鉴赏
这首诗《清明闻楚歌》由宋代诗人韦骧所作,描绘了清明时节与众不同的景象与感受。
首句“仿佛渔阳参鼓挝”,以渔阳参鼓的击打声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回响,仿佛在提醒着人们历史的沉重与沧桑。渔阳参鼓,原是古代战争中的战鼓,此处借以象征清明时节中不寻常的声音,给读者带来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次句“依稀江左后庭花”,则将画面转向了江南的柔美与细腻。后庭花,本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歌曲《玉树后庭花》,这里用来形容清明时节江南特有的景致和氛围,暗示着一种历史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接着,“清明旧俗无佳尚”,点明了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魅力,表达了对传统节日文化可能逐渐淡化的感慨。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其背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原有的魅力或许有所减弱。
最后,“唯此喧声杂暮蛙”以清明时节的喧闹声和傍晚时分的蛙鸣作为收尾,既是对前文描述的总结,也寓意着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蛙鸣声声,不仅增添了清明时节的生动气息,也暗示着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循环,与前文的历史感形成对比,展现出一种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清明时节的独特声音,巧妙地融合了历史的厚重、文化的传承、传统的失落以及自然的生命力,展现了诗人对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深刻而独特的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瑞鹤仙·其一红叶
缟霜霏霁雪。渐翠没凉痕,猩浮寒血。山窗梦凄切。
短吟筇犹倚,莺边新樾。花魂未歇。
似追惜、芳消艳灭。
挽西风、再入柔柯,误染绀云成缬。休说。
深题锦翰,浅泛琼漪,暗春曾泄。情条万结。
依然是,未愁绝。
最怜他,南苑空阶堆遍,人隔仙蓬怨别。
锁芙蓉、小殿秋深,碎虫诉月。
喜迁莺·其一金村阻风
风涛如此,被闲鸥诮我,君行良苦。
槲叶深湾,芦窠窄港,小憩倦篙慵橹。
壮年夜吹笛去,惊得鱼龙嗥舞。
怅今老,但蓬窗紧掩,荒凉愁愫。别浦。云断处。
低雁一绳,拦断家山路。
佩玉无诗,飞霞乏序,满席快飙谁付。
醉中几番重九,今度芳尊孤负。便晴否。
怕明朝蝶冷,黄花秋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