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怜老却从陈豨,不道先曾辟蒯通。
《咏史·其二》全文
- 注释
- 赤族:指满门抄斩的罪行,古代对叛逆者的惩罚。
汉道:指汉朝的正道或统治理念。
违时:违背时势,不合时宜。
贾祸:招致灾祸,引来麻烦。
陈豨:西汉时期的人物,曾反叛汉高祖刘邦。
辟蒯通:蒯通是策士,曾劝说陈豨背叛刘邦,但陈豨没有采纳。
- 翻译
- 赤族确实不是汉朝的大道,违逆时势招致灾祸也因你而起。
最让人同情的是,你年老却跟随陈豨叛乱,未曾想到你曾拒绝过蒯通的建议。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耆卿的《咏史(其二)》,主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对赤族(古代因罪株连家族的人)的命运进行反思。首句"赤族诚非汉道洪",表达了对滥杀无辜、株连九族行为的否定,认为这并非正道所为。次句"违时贾祸亦缘公",指出这些悲剧往往源于个人在错误的时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导致了灾祸。
诗人特别提到"最怜老却从陈豨",这里的"老却"可能指的是年迈之人,陈豨是汉代将领,此处可能是借指无辜受牵连的老者。诗人同情他们的不幸,暗示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最后一句"不道先曾辟蒯通","辟"意为征召,"蒯通"是战国时期策士,这里暗指那些有能力却不被重用或庇护的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贤才被埋没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咏史,寓言于事,批评了历史上不公的株连政策,同时也寄寓了对社会公正和人才选拔的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