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闭不可窥,少室有馀颂。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出处(chū chù)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或起源。
沽激(gū jī)的意思:沽激指的是以低价购买或者出售商品来刺激市场需求,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南北(nán běi)的意思:南北表示方向,也可以表示两个相对的地点或事物。
区区(qū qū)的意思:微小、不起眼的样子
水南(shuǐ nán)的意思:指南方的水流,比喻事物顺利发展、兴旺繁荣。
嵩高(sōng gāo)的意思:形容山峰高耸,也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同辙(tóng zhé)的意思:指意见或观点相同,达到一致。
退名(tuì míng)的意思:指自愿辞去名誉、职位或地位。
异动(yì dòng)的意思:指事物发生变化,出现异常的情况。
一呼(yī hū)的意思:
(1).一声呼唤。《庄子·山木》:“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於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专诸 方与人鬭,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其妻一呼即还。”
(2).一声怒吼。《淮南子·缪称训》:“勇士一呼,三军皆辟。”《晋书·蔡裔传》:“ 蔡裔 者,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入室, 裔 拊牀一呼,而盗俱陨。”
(3).一声号召。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然 陵 一呼劳军,士无不起。”《隋书·裴蕴传》:“ 玄感 一呼而从者十万。”《宣和遗事》后集:“ 方腊 一呼,四境响应。” 鲁迅 《摩罗诗力说》:“动吭一呼,闻者兴起。”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山所作的《幽怀十二首》之一,名为“其四”。诗中通过描述李渤在嵩山隐居的故事,以及他名声反而更加显赫的现象,来表达一种深邃的哲理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首先,“李渤隐嵩高,愈退名愈重”两句,开篇即点明主题,李渤在嵩山隐居,远离尘嚣,名声却因此而更加显著。这里运用了“愈退名愈重”的现象,寓意着真正的智慧和德行往往在远离世俗纷扰的地方才能得到彰显,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俗语形成对比,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接着,“区区水南北,一呼辄为用”两句,以水流的方向比喻人的行为和选择,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只要发出召唤,就能得到响应。这不仅描绘了一种自然界的和谐与秩序,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强调了沟通与合作的力量。
“沽激本同辙,出处或异动”两句,则进一步探讨了行为动机与结果的关系。这里的“沽激”指的是为了某种目的而采取行动,而“同辙”则意味着这些行动虽然出发点相同,但最终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这反映了人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审慎思考,因为不同的路径可能会导向截然不同的结局。
最后,“善闭不可窥,少室有馀颂”两句,以“善闭”比喻道德修养的完善,暗示了真正的智慧和美德是难以被外人轻易窥探的。而“少室”则是指嵩山,这里再次提到李渤隐居之地,强调了道德修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有馀颂”表达了对这种高尚品质的赞美和颂扬,暗示了道德修养的深远影响和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李渤隐居的故事,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道德、自然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性、道德和宇宙秩序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淮西叙别
天门高兮未我揭,驱马淮西阻风雪。
高阳狂客夜敲门,清谈大笑倾金尊。
一饮使君楼,腾腾醉未休。
再约娱宾曲,歌舞喧耳目。
宛若是子之哲兮,精神多崛奇。
穆矣簪缨之后兮,动止饶令仪。
繁花不染君子道,大鹏自有飞鸣时。
何顾我之弥弥,不可无言而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