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长 子 伯 温 失 解 以 诗 示 之 宋 /邵 雍 儒 家 所 尚 者 ,行 善 与 文 章 。用 舍 何 尝 定 ,枯 荣 未 易 量 。干 求 便 黾 勉 ,得 失 是 寻 常 。外 物 不 可 必 ,其 言 味 甚 长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得失(dé shī)的意思:指获得和失去,得到和失去的对比。
干求(gàn qiú)的意思:努力追求,积极寻求。
何尝(hé cháng)的意思:表示反问,用于表达对某种情况或说法的否定。
可必(kě bì)的意思:一定会,必定会
枯荣(kū róng)的意思:指事物的枯萎和荣耀两种状态,比喻事物的兴衰、荣辱。
黾勉(mǐn miǎn)的意思:努力奋斗,艰苦努力
儒家(rú jiā)的意思:指儒家学派,即儒家思想、文化和学说。
外物(wài wù)的意思:指外表的东西或物质财富。
未易(wèi yì)的意思:指事物未经改变或未经易变,保持原状。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行善(xíng shàn)的意思:进行善行,做好事,帮助他人。
寻常(xún cháng)的意思:寻常指平凡普通、常见的事物或情况。
用舍(yòng shè)的意思:指精打细算,节省用度。
- 翻译
- 儒家所崇尚的,是行善和学问。
得到或失去未曾有定论,事物的兴衰难以轻易衡量。
为了追求就努力不懈,得与失都是日常之事。
外界的事物无法预料,这些话意味深远。
- 注释
- 儒家:指儒家学派,重视道德修养和学术知识。
尚:崇尚,重视。
行善:做好事,道德行为。
文章:这里指学问、文学。
用舍:得到或舍弃。
何尝:哪里曾。
定:确定,固定不变。
枯荣:兴衰,成败。
干求:积极追求,努力争取。
黾勉:努力,尽力。
得失:获得与失去。
寻常:平常,普通。
外物:外部世界的事物,包括名利等。
不可必:无法必定,难以预测。
其言:这些言论。
味:意味,含义。
甚长:非常深长。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长子伯温失解以诗示之》,主要探讨了儒家伦理和人生哲理。诗人强调了儒家重视的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品行的修养,即行善;二是学问文章的追求。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能否得到官位或财富("用舍何尝定,枯荣未易量"),成功与失败都是生活常态("得失是寻常")。诗人进一步指出,外界的机遇和结果并非必然,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被外物所左右("外物不可必"),这样的见解富有深意,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整体上,这首诗寓教于诗,富有哲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红楼梦十二曲——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朱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
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琴曲四章
风箫箫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
倚桂杆兮涕沾襟。
山迢迢兮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
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
红楼梦十二曲——虚花悟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