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读 圆 觉 经 宋 /郭 印 万 法 归 一 心 ,一 心 何 所 寄 。灵 光 自 巍 巍 ,无 物 不 具 备 。如 来 既 先 觉 ,要 警 众 生 寐 。倒 说 纵 横 说 ,莫 非 明 此 事 。上 根 可 与 语 ,惟 有 十 二 士 。问 略 答 更 详 ,玄 关 大 开 示 。下 及 三 种 观 ,真 修 岂 容 废 。定 轮 各 差 殊 ,均 入 清 净 地 。直 须 顿 悟 入 ,不 落 第 二 义 。圆 觉 与 圆 通 ,总 是 閒 名 字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落(bù là)的意思:不倒下、不陷落
不具(bù jù)的意思:没有、缺乏
差殊(chà shū)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的差距极大,相差很远。
第二(dì èr)的意思:指在某个排名或顺序中,位列第二。
顿悟(dùn wù)的意思:指突然间明白了事理,豁然开朗,获得了深刻的领悟。
二义(èr yì)的意思:有两种不同的意思或解释。
归一(guī yī)的意思:指回归一体,回归原点,恢复最初状态。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横说(héng shuō)的意思:指胡乱说话,不顾事实和道理地乱嚷嚷。
警众(jǐng zhòng)的意思:警惕广大群众,使他们意识到危险或问题。
具备(jù bèi)的意思:拥有、具有
开示(kāi shì)的意思:指启发、教诲他人,使其明白事理或认识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灵光(líng guāng)的意思:指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见解独到的才智。
落第(luò dì)的意思:指考试或选拔中没有通过或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
名字(míng zì)的意思:指人的姓名,也可以指事物的名称。
莫非(mò fēi)的意思:表示推测或猜测,意为“难道”、“难以置信”。
清净(qīng jìng)的意思:指没有杂乱、喧嚣的状态,宁静、安宁。
如来(rú lái)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也可用来形容某人具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特质。
三种(sān zhǒng)的意思:三种意思或三种方式。
上根(shàng gēn)的意思:指人的性格或行为有些刚强、顽固,不易改变。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万法(wàn fǎ)的意思:指法律、规章制度等各种法则和条文。
巍巍(wēi wēi)的意思:形容高大、雄伟、壮丽。
惟有(wéi yǒu)的意思:只有,仅有
悟入(wù rù)的意思:指领悟到某种道理或真理。
无物(wú wù)的意思:没有任何东西或物质存在
先觉(xiān jué)的意思:预感,预知事物将要发生的迹象。
玄关(xuán guān)的意思:指进入房屋的门廊或过道。
一心(yī xīn)的意思:全心全意、专心致志
圆通(yuán tōng)的意思:指人的思想开明,能够包容各种意见和观点,处事圆融、灵活,不偏激、不偏执。
圆觉(yuán jué)的意思:指人的心地善良,慈悲宽厚。
真修(zhēn xiū)的意思:真实地修炼或修正自己的行为和品德。
直须(zhí xū)的意思:直接需要;必须
众生(zhòng shēng)的意思:指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和其他动物。
总是(zǒng shì)的意思:始终如一,一直都是这样
纵横(zòng héng)的意思:指能够在各种情况下灵活应对、自如行动的能力或者人物。
- 注释
- 万法:所有的事物。
归:归向。
一心:一颗心。
灵光:精神光辉。
巍巍:崇高。
具备:包含。
如来:佛教中的佛陀。
先觉:先知先觉。
众生:世间众人。
倒说:反面说法。
纵横说:各种说法。
上根:资质优秀的人。
十二士:特定的修行者。
玄关:神秘的入门。
大开示:详细的解说。
三种观:三种修炼方法。
真修:真正修行。
定轮:定力层次。
差殊:不同。
清净地:清净境界。
顿悟:瞬间领悟。
第二义:次要的理解。
圆觉:圆满觉悟。
圆通:普遍通达。
闲名字:空洞的称谓。
- 翻译
- 万物归于一心,这颗心寄托何处。
心灵光芒高洁,无所不包具备。
如来已洞察一切,唤醒沉睡的众生。
正说反说皆是说明真理。
对于上等根器的人,只有十二位士人能对话。
提问简略,回答详尽,揭示深奥的入门关键。
下至三种修炼方法,真正的修行怎能废弃。
每个人的定力不同,但都能达到清净境地。
必须立即领悟,不可陷入任何偏见。
圆觉和圆通,其实都是空洞的名号。
- 鉴赏
这首宋诗《读圆觉经》是郭印所作,通过对《圆觉经》的理解和感悟,诗人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入思考。首句“万法归一心”揭示了佛法的核心理念,即世间万物皆源于同一本心。接着,“一心何所寄”提出问题,暗示心的本质难以捉摸,却又无所不在。
“灵光自巍巍,无物不具备”运用象征手法,形容佛性光辉普照,无所不包。诗人认为如来佛已经觉悟,他的教导旨在唤醒沉睡的众生。“倒说纵横说,莫非明此事”强调佛法的智慧深奥,即使是复杂多变的解说,其核心都是为了阐明这个道理。
“上根可与语,惟有十二士”指出只有修行悟性极高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佛法,这里提到的“十二士”可能是指修行者中的佼佼者。接下来,诗人区分了不同层次的修行方法,强调真修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不能懈怠。
“定轮各差殊,均入清净地”说明不同的修行路径虽然不同,但最终目标都是达到清净的境界。最后,“直须顿悟入,不落第二义”强调直接领悟佛法的真谛,避免陷入繁琐的理论辨析,提倡直指人心的顿悟。
结尾两句“圆觉与圆通,总是闲名字”,看似轻描淡写,实则点出真正的佛法不在于文字和概念,而在于个人的体验和实践。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佛教修行的核心精神,富有哲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