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摇竹影落猿峤,清递笛声来鹭洲。
两腋独乘卢碗兴,满襟谁作楚台游。
这首诗描绘了泠风阁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超脱之感。
首联“能御泠风入九秋,岂愁光景去难留”以泠风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秋季的凉爽氛围中,暗示时间的流逝,但诗人却无惧时光的消逝,展现出一种豁达的心境。
颔联“翠摇竹影落猿峤,清递笛声来鹭洲”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竹林间猿猴跳跃、笛声悠扬的画面,竹影与猿声交织,笛音与鹭洲呼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动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
颈联“两腋独乘卢碗兴,满襟谁作楚台游”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放纵,仿佛能够驾驭卢碗(一种古代的酒器)飞翔,独自畅游于楚台(楚地的台阁),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情怀。
尾联“须知大块生微意,岂俟云边虎啸丘”则升华了主题,诗人认为大自然孕育着万物生长的微妙之意,无需等待云边虎啸的壮观景象,就已经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与宇宙的奥秘,体现了对自然哲学的深刻理解与敬畏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生命意义的独特见解,以及他们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美人富才华,卓荦时罕俦。
卜居得幽胜,乃在城西头。
杜门谢尘喧,岂学隐者流。
振衣赋采芹,还从泮水游。
道腴每嚅哜,圣涯时咏游。
倦来即掩卷,物景长与谋。
山色到庭晚,泉声落涧秋。
时閒听幽鸟,花外相喧啾。
持此每自适,雅怀独悠悠。
人生贵激昂,宁肯久淹留。
矧子青云器,正当学而优。
伫看早腾骞,庶以追前修。
飘泊东南春巳去,孤帆未足三江路。
风涛暂泊钱塘潮,云雾遥看富阳树。
寻芳南屏来何迟,春花落尽无残枝。
湖上浮鸥背我去,岩畔枯梅犹自奇。
王君驰图开素封,黄鹂紫燕桃花红。
似伤晚风娇不语,应识春色来相从。
故园花鸟偏怜余,三载干戈未有书。
捲图还之空叹息,陶家兰柳今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