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橘南池上,种杏北池中。
池北既少露,池南又多风。
湘滨有灵鸟,其字曰鸣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鲍照的作品,名为《赠故人马子乔诗六首(其四)》。诗中描绘了种植橘树和杏树的情景,并通过自然环境的不同来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种橘南池上,种杏北池中。”开篇便设定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在南池种植橘树,在北池种植杏树,这样的安排可能是出于对不同植物生长环境的考虑,也映射出诗人的细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池北既少露,池南又多风。”这两句通过对比池北和池南的自然条件,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北池干燥少雨,而南池则是多风,这种对比不仅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环境的差异,也可能隐喻着人生境遇的不同。
“早寒逼晚岁,衰恨满秋容。”这两句转而表达了一种时光易逝、人事皆空的情感。早晨的寒意和年华的流逝交织在一起,秋天的景色中充满了对过往美好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湘滨有灵鸟,其字曰鸣鸿。”这里出现了一种名为鸣鸿的神鸟,据传说,这种鸟只在美好之地出现。诗人提及其名,是在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深情,以及希望友情如同这神鸟般珍贵和难得。
“一挹缯缴痛,长别远无双。”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水边拾石(一挹)和手中执着丝线(缯缴)的动作来表达内心的凄楚和痛苦,以及长时间的别离与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深切的情感和对人生易逝的无常感慨,是一篇情真意切、意境幽深的佳作。
看山兴不极,道逢缁衣叟。
指点出空门,名园在其右。
荆扉双塔县,竹径不设帚。
林薄郁以荣,盘回广十亩。
方塘蔽赤鳞,悠然自忘笱。
华阁凌紫霄,云霞结户牖。
路转千松辟,水从九曲走。
憩息临高台,徘徊崇阴久。
落叶方盈庭,寒英大如莠。
兹境信佳丽,寰中更何有。
故园日夜荒,荆桧曾未剖。
清赏转凄其,初服惭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