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登(bù dēng)的意思:不上去,不登上。
出祖(chū zǔ)的意思:指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祖籍,到外地谋生或发展。
登枢(dēng shū)的意思:登上门扇的横梁。
高才(gāo cái)的意思:指人才出众、能力高超。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翰苑(hàn yuàn)的意思:指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也指文人的境地。
何因(hé yīn)的意思:为什么;因何
缙绅(jìn shēn)的意思:指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来缘(lái yuán)的意思:缘分来自于前世的因果关系,指两人或事物的相遇和关联是有其宿命因素在内的。
林泉(lín quán)的意思:指山林中的泉水,比喻清幽幽静的环境。
南州(nán zhōu)的意思:南方的州府,指南国或南方地区。
能动(néng dòng)的意思:能够积极主动地行动或表现出活力和创造力。
年少(nián shào)的意思:指年纪轻,年幼。
容台(róng tái)的意思:容忍、宽容
伤神(shāng shén)的意思:指事情繁杂、困扰人心,使人感到疲劳和焦虑。
枢要(shū yào)的意思:指事物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同年(tóng nián)的意思:同一年份,同年生。
一人(yī rén)的意思:指独自一人,没有他人陪伴。
有命(yǒu mìng)的意思:指命运不可抗拒,表示无法改变的命运安排。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珝所作的《送岳方之兴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岳方即将前往兴化任职的惜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仕途的感慨与无奈。
首联“翰苑同年少一人,城东出祖倍伤神”点明了与岳方的相识于翰林院,如今却在城东分别,让人心生悲痛。这里的“出祖”是指为离别之人举行送行仪式,此处用以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颔联“高才虽不登枢要,清望端能动缙绅”赞扬了岳方虽然未能进入朝廷的核心职位,但其高尚的名声和才华仍然能够影响到朝中的官员。这里既是对岳方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暗含了对当时官场风气的讽刺。
颈联“西徼归来缘有命,南州谪去果何因”则转而探讨岳方此次前往兴化的原因。西徼归来可能是因为某种命运的安排,而南州谪去则似乎带有贬谪的意味,暗示了岳方此行并非出于自愿,背后或有不可言说的原因。
尾联“嗟余久负容台禄,拟向林泉老此身”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长期未能施展抱负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可能隐退山林生活的设想。这里既有对岳方的关切,也有对自己命运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巧妙地融入了对友情、个人才能与官场现实的思考,情感真挚,寓意深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李氏江湖雅趣卷
闽南李君清且奇,雅趣未许傍人知。
九洲四海坐超忽,三江五湖开渺瀰。
孤琴独鹤闽南路,万里双鱼传尺素。
鸟外残霜七泽秋,唫边疏雨三湘暮。
天低剑阁云满身,水接瞿塘月近津。
玉垒倚空山入楚,锦江翻雪树浮秦。
十年斗酒新丰市,不作五陵游子意。
八千驿路归梦中,百二关山醉乡里。
天津客舍临洛城,中州原野如掌平。
华嵩互应砚屏绿,河洛争涵书幌清。
汉江鸭绿变春酒,齐鲁岚光青未了。
白雁声沈蓟北春,琼花影落淮南晓。
钱塘江霁暮烟销,曾向吴门看夜潮。
天宇月明银汉转,海门雷动玉山摇。
香炉峰前双瀑布,玉龙出峡苍烟破。
五老云霞载酒来,九江雪浪扬帆过。
驱车暂驻台江下,沙合雨晴堪洗马。
榕边几度共吟樽,竹里时同诵风雅。
九华山色翠屏开,五马潮头画舫回。
屴崱天风迎晓屐,偃旗岚影蘸春杯。
平生客寓江湖久,雅趣由来世稀有。
明朝买棹整丝纶,知作沧江钓鳌手。
《题李氏江湖雅趣卷》【明·王阜】闽南李君清且奇,雅趣未许傍人知。九洲四海坐超忽,三江五湖开渺瀰。孤琴独鹤闽南路,万里双鱼传尺素。鸟外残霜七泽秋,唫边疏雨三湘暮。天低剑阁云满身,水接瞿塘月近津。玉垒倚空山入楚,锦江翻雪树浮秦。十年斗酒新丰市,不作五陵游子意。八千驿路归梦中,百二关山醉乡里。天津客舍临洛城,中州原野如掌平。华嵩互应砚屏绿,河洛争涵书幌清。汉江鸭绿变春酒,齐鲁岚光青未了。白雁声沈蓟北春,琼花影落淮南晓。钱塘江霁暮烟销,曾向吴门看夜潮。天宇月明银汉转,海门雷动玉山摇。香炉峰前双瀑布,玉龙出峡苍烟破。五老云霞载酒来,九江雪浪扬帆过。驱车暂驻台江下,沙合雨晴堪洗马。榕边几度共吟樽,竹里时同诵风雅。九华山色翠屏开,五马潮头画舫回。屴崱天风迎晓屐,偃旗岚影蘸春杯。平生客寓江湖久,雅趣由来世稀有。明朝买棹整丝纶,知作沧江钓鳌手。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3667c71deb20d00718.html
赋得瓜步寒潮送董教授之扬州
君不见秦淮瓜步通扬子,潮去潮来几今古。
薄暮西风海气寒,潮音半入淮边树。
芳草矶头望转平,夕阳渡口带江城。
几回贾客惊残梦,多少离人恨别情。
广文官舍瓜洲渡,山水依依最深处。
一铎遥从海上闻,片帆直指潮头去。
潮头东望正迢迢,此别心知两地遥。
他时无恨相思意,落尽寒江半夜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