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来认饮牛,正去忽侧盎。
水壑阴若舂,野鸟时与相。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慈姥矶下》,描绘了诗人乘船在芦苇滩涂之外,远处的山峦在晨露中若隐若现,孤峭的山峰随着行舟的接近展现出不同的形态。诗人观察到牛群饮水的景象,以及水势如同舂米般起伏的山谷,野鸟不时飞过,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气息。他期待着风向转变,那时江面才会宽阔,景色更为壮丽。整体上,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间的动态变化,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眷浓恩重,长离永别,凭谁为返香魂。
忆湘裙霞袖,杏脸樱唇。
眉扫春山淡淡,眼裁秋水盈盈。
便如何忘得,温柔情态,恬静天真。
凭栏念及,夕阳西下,暮烟四起江村。
渐入夜、疏星映柳,新月笼云。
酝造一生清瘦,能消几个黄昏。
断肠时候,帘垂深院,人掩重门。
岸压邮亭,路敧华表,堤树旧色依依。
红索新晴,翠阴寒食,天涯倦客重归。
叹废绿平烟带苑,幽渚尘香荡晚,当时燕子,无言对立斜晖。
追念吟风赏月,十载事,梦惹绿杨丝。
画船为市,夭妆艳水,日落云沈,人换春移。
谁更与、苔根洗石,菊井招魂,漫省连车载酒,立马临花,犹认蔫红傍路枝。
歌断宴阑,荣华露草,冷落山丘,到此徘徊,细雨西城,羊昙醉后花飞。
长安门外小林丘。碧壶秋。浴轻鸥。
不放啼红,流水通宫沟。
时有晴空云过影,华镜里,翳鱼游。
绮罗尘满九衢头。晚香楼。夕阳收。
波面琴高,仙子驾黄虬。
清磬数声人定了,池上月,照虚舟。
湖山经醉惯。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紫曲门荒,沿败井、风摇青蔓。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春梦人间须断。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舞歇歌沈,花未减、红颜先变。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