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意不浅,扶屐且同攀。
磴悬千尺迥,僧占一峰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岩庵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禅意之深。首句“看山意不浅”便已点出对山景的深刻感受,接着“扶屐且同攀”则展现了诗人亲自登山的行动,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与探索精神。
“树色潺湲里,禽声窈窕间”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中的景色与声音,树色在潺潺流水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生动,禽鸟的鸣叫声在幽静的山谷中回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这种对自然细节的捕捉,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也传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深深感悟。
“磴悬千尺迥,僧占一峰閒”进一步展示了登山过程的艰难与目的地的宁静。石阶高悬,蜿蜒曲折,象征着追求知识或精神境界的艰辛旅程;而僧人占据的一座山峰,则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隐含了对精神追求的思考。
最后,“归路无愁失,樵人许伴还”表达了诗人找到归途的喜悦与对自然界的信任。即使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可能会迷失方向,但自然界的指引与陪伴,让诗人感到安心与满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
倚阑干久,人不见,暮云碧。
芳草池塘,春梦暗惊诗客。
昨夜溪梅,向空山、雪里轻匀颜色。
好赠行人,折枝南枝北。
雨巾风帽,昔追游、谁念旧踪迹。
料得疏篱,暗香时度风息。淡月微云,有何人消得。
便归去、踏溪桥,慰我经年思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