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八十七首·其六十六》
《偈颂八十七首·其六十六》全文
宋 / 释慧开   形式: 偈颂

种种形,说种种法。形法皆非,假名菩萨

于诸相觅圆通当人正眼俱戳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当人(dāng rén)的意思:指在某种情况下当仁不让、主动承担责任或担当重任。

假名(jiǎ míng)的意思:虚假的名声或身份

菩萨(pú sà)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萨,也用来形容心地善良、慈悲为怀的人。

人正(rén zhèng)的意思:指人品正直、品德高尚。

相觅(xiāng mì)的意思:相互寻觅,互相寻找。

形法(xíng fǎ)的意思:指人的外表和举止,以及事物的形状和法则。

于诸(yú zhū)的意思:于,表示在;诸,表示众多。于诸意为在众多之中。

圆通(yuán tōng)的意思:指人的思想开明,能够包容各种意见和观点,处事圆融、灵活,不偏激、不偏执。

正眼(zhèng yǎn)的意思:正眼指的是用正确的目光看待事物,表示对事物持正确态度和看法。

种种(zhǒng zhǒng)的意思:各种各样;多种多样

诸相(zhū xiāng)的意思:指各种方面或各个方面的情况、状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开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中关于“空”和“假象”的哲学观念。"现种种形,说种种法"描述了世间万物形态各异,佛法亦千变万化,但这些都是相对而言,而非本质。"形法皆非,假名菩萨"强调这些外在的形式和教法都是虚幻的,真正的菩萨是超越这些表象的。"更于诸相觅圆通"指出有人试图在现象中寻找终极的真理,但这只会导致"当人正眼俱戳瞎",意味着迷失在迷惑之中,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佛教中关于认识世界和修行的深刻见解,提醒人们要超越表象,直指心性。

作者介绍

释慧开
朝代:宋

释慧开(一一八三~一二六○),号无门,俗姓梁,杭州(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入住湖州报因禅寺。后历住隆兴府天宁寺、黄龙崇恩寺、平江府灵岩显亲崇报寺、隆兴府翠岩广化寺,再住黄龙崇恩寺,镇江府焦山普济寺、平江府开元寺、建康府保宁寺、开山护国仁王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入朝起居奉旨。景定元年(《西天目山志》作四年,误)卒,年七十八。为南岳下十八世,月林师观禅师法嗣。有《无门慧开禅师语录》二卷、《禅宗无门关》一卷,均收入《续藏经》。
猜你喜欢

古树

古树春风入,阳和力太迟。

莫言生意尽,更引万年枝。

(0)

送贺兰上人

野僧来别我,略坐傍泉沙。

远道擎空钵,深山蹋落花。

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誇。

此去非缘事,孤云不定家。

(0)

闲居

茂苑闲居木石同,旋开小径剪蒿蓬。

虚游心在鸿蒙外,穴处身疑培塿中。

花影一阑吟夜月,松声半榻卧秋风。

百年寄傲聊容膝,何必高车驷马通。

(0)

题殷舍人宅木芙蓉

怜君庭下木芙蓉,袅袅纤枝淡淡红。

晓吐芳心零宿露,晚摇娇影媚清风。

似含情态愁秋雨,暗减馨香借菊丛。

默饮数杯应未称,不知歌管与谁同。

(0)

姚氏池亭

池馆饶嘉致,幽人惬所闲。

筱风能动浪,岸树不遮山。

啸槛鱼惊后,眠窗鹤语间。

何须说庐阜,深处更跻攀。

(0)

将赴京答李纾赠别

胶漆常投分,荆蛮各倦游。

帝乡今独往,沟水便分流。

甘作远行客,深惭不系舟。

思君带将缓,岂直日三秋。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