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集句·其十三》
《集句·其十三》全文
宋 / 闻人祥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内人晓起怯春寒惆怅阶前红牡丹

整了翠鬟匀了面,沈香亭北倚阑干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惆怅(chóu chàng)的意思:心情郁闷、烦恼不安。

春寒(chūn hán)的意思:春天的寒冷

翠鬟(cuì huán)的意思:指女子的翠绿色头发,比喻美丽的女子。

阑干(lán gān)的意思:指没有任何收入或财物,一无所有的状态。

牡丹(mǔ dān)的意思:比喻人才、美女等在某种环境下得以展露才华或美貌。

内人(nèi rén)的意思:指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也可以指了解内情的人。

沈香(shěn xiāng)的意思:指人或物沉默寡言,不爱言谈。也可形容人或物香气浓郁。

香亭(xiāng tíng)的意思:香亭是指香气四溢的亭子,比喻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

倚阑(yǐ lán)的意思:倚靠在门框上看风景或观察外面的情况。

沈香亭(shěn xiāng tíng)的意思:指人的修养和品德高尚,像沉香木一样香气扑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天清晨的细腻情感与动作。"内人晓起怯春寒",开篇便以“怯”字生动地刻画出女子对春寒的敏感与畏惧,展现出一种温婉柔弱之美。接着,“惆怅阶前红牡丹”,通过女子对阶前红牡丹的“惆怅”,不仅展现了她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更暗含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整了翠鬟匀了面”,这一细节描写,既表现了女子对美的追求,也体现了她对自己形象的精心打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执着。最后,“沈香亭北倚阑干”,将场景推向了一个更为雅致的境界,女子倚靠在沈香亭北的栏杆上,不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也暗示了她内心的思绪与情感的复杂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春日清晨的微妙情绪和生活细节,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充满了生活的诗意和情感的深度。

作者介绍

闻人祥正
朝代:宋

猜你喜欢

专诸塔

倚胸交戟事谁怜,埋骨犹临大道边。

结束新春儿女队,苍凉古巷姓名传。

浮图旧俗还仍汉,匕首遗谋竟误燕。

细饱炙鱼三月味,只应身寄太湖船。

(0)

泛绣溪

绣溪一水两川分,绕郭晴波荡縠纹。

白板桥头魂欲断,寒鸦落日小乔坟。

(0)

春归

不识春从何处归,空余春酒渍人衣。

墙腰日色投西下,风脚杨花带北飞。

筋力自知垂老异,欢娱偏恨故人稀。

凭高望远情何极,独坐吟诗卧翠微。

(0)

夔门

峡连数百里,日月隐重峦。

彩鹢狎惊浪,轻帆下急滩。

山回神女庙,水绕武侯坛。

形胜今犹在,伤心望永安。

(0)

夏日清啸楼晚望

偶寄闲身不当归,凭栏尝对水烟微。

鸟追斜日穿虹去,龙斗惊雷挟甫飞。

近海潮声秋隐隐,过江山色晚依依。

芦中鼓枻无人在,憔悴乾坤一钓矶。

(0)

龙隐洞读元祐党人碑

荒郊秋老木萧摵,孤岩幽旷仙灵宅。

龙去不知几多年,但余寒湫三百尺。

岩中古咏与今题,墨晕劖满不留隙。

摩崖破藓见残碑,衮衮诸公列党籍。

端履门外已勒名,如何瘴乡也镌石。

元祐去今六百秋,姓字了了存点画。

中间纵有剥蚀文,依稀犹可想遗迹。

山灵不可没奇人,故留奸名显端硕。

不然多少断碣半销磨,何故贞珉不泐今犹昔。

我来坐卧其下先顶礼,瞻望鸿名如圭璧。

可惜石工愧安民,不畏鬼非兼人责。

诸老历历应星辰,当年羽士曾避席。

不知元长欲欺谁,亲挥毫素面不赤。

宋业成灰太师殄,三百八人名犹赫。

至今墨客过碑前,指点蔡京笑哑哑。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