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月夜忆素芝、娄东,次元韵》全文
- 鉴赏
这首《采桑子·月夜忆素芝、娄东,次元韵》是清代诗人曹景芝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中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
“凌波立尽花阴月”,开篇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一位女子在月下独立于花丛之中,仿佛是在等待着什么,或是回忆着什么。这里的“凌波”二字,既指女子轻盈的步伐,也暗喻了她内心的波澜起伏,以及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
“窗掩文纱。衣捲轻纱。”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外在形象和内心世界。窗前的文纱轻轻掩住,暗示着她内心的封闭与保护,而衣袖卷起的轻纱则象征着她的柔弱与细腻。这样的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情感表达更为丰富。
“一树梧桐影又斜。”梧桐树下,女子的身影被斜斜的光影拉长,这一景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隐含了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绵长。梧桐树作为古代文学中的常见意象,常被用来寄托离别、相思的情感。
“姮娥可解侬心事,汝怕云遮。侬怕愁遮。”这里借用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她担心的是,即使心中有千言万语,也如同被云雾遮挡,无法传达给对方;同样地,她害怕自己的愁绪也会被外界所遮蔽,无法得到理解或回应。这种对沟通障碍的担忧,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复杂性。
“只恨伊人在水涯。”最后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水涯,既是物理上的距离,也是情感上的隔阂,强调了两人之间的不可逾越的距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月夜中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表现离愁别绪的经典之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