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西行散次韵程南仲》
《水西行散次韵程南仲》全文
宋 / 杨公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散步招提去,禅房更深

开经醒俗眼瀹茗尘心

石罅长溜,林巅蝉独吟

成书雪壁,恐或有知音。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禅房(chán fáng)的意思:指修行禅宗的地方,也可比喻清静幽雅的居所。

长溜(cháng liū)的意思:指长而直的一溜,形容长度或数量很多。

尘心(chén xīn)的意思:指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杂念等。

成书(chéng shū)的意思:指已经完成、定稿、成文的书籍或文件。

独吟(dú yín)的意思:独自吟唱或吟咏

更深(gēng shēn)的意思:更加深入或更加深厚。

散步(sàn bù)的意思:指在户外或公共场所悠闲地行走,以放松身心或锻炼身体。

石罅(shí xià)的意思:石头的裂缝

俗眼(sú yǎn)的意思:指世俗的眼光或常人的眼睛。

洗尘(xǐ chén)的意思:洗去尘埃,净化身心。

瀹茗(yuè míng)的意思:借指修饰文字、词句等犹如泡茶一样精心装饰和修饰。

有知(yǒu zhī)的意思:有知表示有知识、有见识、有智慧。

招提(zhāo tí)的意思:招募、征集

知音(zhī yīn)的意思:知己,好朋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自然中漫步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佛法的向往和内心世界的洗净。开篇“散步招提去,禅房幽更深”两句,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环境,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于禅修的追求。

接着,“开经醒俗眼,瀹茗洗尘心”表明诗人通过阅读佛经唤醒世间沉迷之人的眼睛,并且用佛法来净化内心的尘埃,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清洁和解脱。这里“开经”指的是宣讲或研读佛教经典,而“瀹茗”则是古代对佛教的一种称呼。

在“石罅泉长溜,林巅蝉独吟”两句中,诗人继续描绘自然景象,通过“石罅泉”的潺潺流水和“林巅蝉”的鸣叫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这里,“石罅”指的是岩石间的裂缝,而“林巅蝉”则是树梢上的蝉虫。

最后,“诗成书雪壁,恐或有知音”表达了诗人完成诗作后,将其书写在雪白的墙壁上,希望能够遇到那些能理解和欣赏自己作品的人。这里,“知音”指的是懂得音乐、文学等艺术之美的人,常用来比喻能够深刻理解诗意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禅修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清澈,以及他对于精神追求的执着。

作者介绍

杨公远
朝代:宋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猜你喜欢

潼关

滚滚白云压驴背,鞭指关城在云内。

连山万里倒捲回,黄河天上奔腾会。

春风城上捲红旗,桃花无主出城飞。

城边老人自叹息,贼破城空燕语稀。

当时十万貔貅卒,大将桓桓柏与日。

请缨慷慨祖金吾,厉齿磨牙思嚼贼。

一锋数骑未叩门,督师先渡夏阳奔。

借问归人督师谁,传庭其名姓是孙。

可怜千里金城地,拱手授受而已矣。

既据长山天下头,席捲燕京势披靡。

君亡臣走社稷墟,祖始秦关各处逋。

壮哉百二之天险,屹屹当关无一夫。

(0)

乘车行

南人乘船类车两,直骤天堑孤情壮。

北人车两类乘船,长路崎岖出万状。

有时横风大浪作,舟出浪尖坐天上。

卒焉一蹶不可持,倒落深潭三百丈。

吁嗟游子勿沮丧,愿息长风平大浪。

康庄安吉日华高,如照江南朱雀舫。

(0)

十六叠前韵赠章老同年松盦先生

公门盛桃李,藻鉴属文衡。

鸿雪多佳制,鸥閒永令名。

芙蓉秋老茂,松柏岁寒荣。

解组归田后,山农未辍耕。

(0)

再叠前韵赠章分校孙宜先生

章子多才艺,诗书善鉴衡。

亢宗怀壮志,绳武得英名。

翼翼蕉同剥,欣欣木向荣。

东山资赞助,操笔事春耕。

(0)

题薛赓笙夫妇合欢小影六首·其一

梧桐庭院夜沈沈,綵袖轻寒罢绣针。

夫婿晚餐歌醉饱,未应閒散听秋砧。

(0)

秋思

气爽天高兴也长,雨馀庭院作新凉。

云归犹带奇峰势,稻熟宜思佳酿香。

谋道岂因求富贵,忘名省得著文章。

有何遂我平生志,一棹烟波寄水乡。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