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示辨实》
《示辨实》全文
宋 / 释守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一酬一问宾主端的如何辨正邪。

卓尔未能超本际,茫茫难透眼前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辨正(biàn zhèng)的意思:纠正错误,辨别是非

宾主(bīn zhǔ)的意思:指客人和主人的关系,客人作为宾客,主人作为东道主。

端的(duān dì)的意思:真正的,确实的,真实可信的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眼前(yǎn qián)的意思:指眼前所见的事物或情况。

一问(yī wèn)的意思:一次询问或提问

卓尔(zhuó ěr)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与众不同。

眼前花(yǎn qián huā)的意思:形容眼前的景象非常美丽,但是可能只是暂时的,不可长久享受。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守卓所作,名为《示辨实》。诗中探讨了辨识正邪、超越世俗观念的主题。首句“一酬一问分宾主”,以酬答问答的形式,形象地描绘了辨识过程中的互动与区分。宾主之分,既指问答双方的角色定位,也暗含了对事物本质的探索与揭示。

“端的如何辨正邪”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如何准确地区分正与邪。这里的“端的”强调了辨识的精确性和重要性,表达了对正确判断的追求和重视。

接着,“卓尔未能超本际,茫茫难透眼前花”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句“卓尔未能超本际”意味着尽管努力尝试超越表面现象,但仍然难以触及事物的本质或核心,体现了辨识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后句“茫茫难透眼前花”则以“花”为喻,形象地描述了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寻找真相的艰难,暗示了对真理的追求往往伴随着困惑和迷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以及在复杂世界中寻求真理的不懈努力。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世间万象的独到见解,也启示着读者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选择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探索,不畏困难,以求得真正的智慧与理解。

作者介绍

释守卓
朝代:宋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句·其三

我爱临封好,从来礼义乡。

江山足形胜,风物半冠裳。

(0)

失调名

映竹园啼乌。

(0)

送雷太简

南山有白云,应物任所适。

欻来非有心,倏去还无迹。

甘泽望沾浃,嘉生待苏息。

无为遽收卷,复入岩间石。

(0)

既至潍州寄同考礼者胶西张绅士行上元杨翮文举吴郡钱逵伯行郑元长卿嘉陵杨基孟载吴兴牟鲁仲望燕山翟汾文中东嘉余尧唐诸暨姜渐羽仪余上虞谢肃凡十人皆自浙西而至南京者也

百战重城破,诸公此日危。

忽收文苑士,同草圣朝仪。

一苑非余僭,孤生念母慈。

故乡瞻望远,愁绝鬓成丝。

(0)

和吴省副梅花半开招凭由张司封饮

帝乡春色岭头梅,高压年华犯雪开。

正与嘉宾思共醉,不须芳物重相催。

从车贮酒传呼出,侧弁簪花倒载回。

风雨难期王事剧,未知休沐几旬来。

(0)

送王伯初通判婺州

煜爚屏星驾,迢遥婺女区。

岚光晴向背,溪溜暖萦纡。

万室鸣机杼,千艘隘舶舻。

若逢耆旧问,能说隐侯无。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