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掷芙蓉花,悴如菉葹草。
欢不见侬时,芙蓉也应好。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的《读曲歌(其一)》中的片段。诗中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情感画面。"欢掷芙蓉花",形象地写出主人公在欢乐时刻抛洒着美丽的芙蓉花,象征着生活的热烈与欢乐。然而,"悴如菉葹草",菉葹草是一种细弱的野草,这里比喻主人公的心情或对方的境遇变得憔悴、衰败,暗示了欢乐背后的落寞和失落。
接下来的两句"欢不见侬时,芙蓉也应好"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对比。诗人想象当自己不在时,芙蓉花依旧盛开,似乎在无声地诉说即使没有了欢愉的陪伴,自然的美好依然如故。这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芙蓉花这一意象,展现了欢愉与孤独、美好与消逝的情感交织,体现了王世贞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
楼雪初消,丽谯吹罢单于晚。
使君千炬起班春,歌吹香风暖。
十里珠帘尽卷。
正人在、蓬壶阆苑。
卖薪买酒,立马传觞,升平重见。
谁识龟头,去年曾侍传柑宴。
至今衣袖带天香,行处氤氲满。
已是春宵苦短。
且莫遣、欢游意懒。
细听归路,璧月光中,玉箫声远。
腊雪溶酥,春冰浮玉,素蟾三五才过。
晓来庭户,何事五云多。
尽道九天麟坠,将环佩、袅袅鸣珂。
风标爽,胸中嵬磊,豪气挽天河。
平生,横诉志,指挥夷虏,平定干戈。
看它年功业,还让廉颇。
且对江山难老,金樽满、鲸海翻波。
歌声转,玉人扶处,拚取醉颜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