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头陀端公·其三》
《寄头陀端公·其三》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三尺蒲团七尺筇,四更残漏五更钟。

一声唤醒缘生梦,月在寒潭风在松。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残漏(cán lòu)的意思:指残缺不全、不完整。

唤醒(huàn xǐng)的意思:唤醒是指使人从睡梦中醒来,也可以引申为使人从某种状态、迷惑中恢复清醒。

蒲团(pú tuán)的意思:指坐垫、座垫,也比喻坐得稳当、安稳。

七尺(qī chǐ)的意思:形容人的身材高大。

三尺(sān chǐ)的意思:三尺是指长度为三尺的物体,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身高或高度。

四更(sì gēng)的意思:指凌晨时分,即夜里三更之后的时刻。

五更(wǔ gēng)的意思:指天亮前的最后一刻,也指深夜。

缘生(yuán shēng)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的关系或因缘关系由此而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

“三尺蒲团七尺筇”,开篇以“三尺蒲团”和“七尺筇”勾勒出头陀端公修行的场景。蒲团是僧侣打坐的垫子,象征着修行者的日常与专注;七尺筇则是竹杖,寓意着行脚僧的自由与坚韧。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物质环境,也暗含了修行者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四更残漏五更钟”,进一步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修行的持续。四更天的残漏声和五更时的钟响,既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修行者内心时间感的体现。这不仅是对时间的精确描述,更是对修行者昼夜不息、持之以恒精神的赞颂。

“一声唤醒缘生梦”,这一句巧妙地将现实与梦境、物质与精神相联系。一声清脆的唤醒,仿佛打破了梦境的束缚,让修行者从虚幻中回到现实,认识到一切皆由因缘所生,无常变化。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状态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揭示。

“月在寒潭风在松”,最后两句以自然景象作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意境。月光洒在寒冷的水潭上,微风吹拂着松枝,画面既静美又富有动态感。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更寄托了诗人对心灵纯净、超然物外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修行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生动刻画,展现了禅宗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对宇宙真理的深刻体悟。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修行图景,也是对人生智慧和精神境界的深刻探讨。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远斋

君不见昆崙之河与天通,源深发远人莫穷。

回溪转壑随折冲,末势演溢流于东。

东溟无旁下无底,浩荡足以家鱼龙。

嗟哉吾徒虽好学,讵肯著意推所从。

渊停富滀有若是,孰谓世上无豪雄。

法师名斋意且远,张皇幽眇见尔聪。

西来竺书五千轴,期子岁月加磨砻。

离骚楚词亦谩读,言语黼黻何必工。

禅馀习气如未尽,时倚涧石吟松风。

(0)

次韵嵩阳陈叔易先生见访·其一

知君挟册未尝闲,一志端能事孔颜。

千里扁舟下吴会,眼中收拾只溪山。

(0)

送庠上人

点检行装拂与巾,洒然轻别故山春。

家家门底长安道,举目何须更问津。

(0)

都僧正慈化大师挽词·其三

伏枕时无几,临分若故常。

寸心能烱烱,去路岂茫茫。

车马门犹盛,芝兰室更香。

独馀庭下竹,冷韵起悲凉。

(0)

寄俞伯谟宣义昆仲·其一

谢家兰玉竞芬芳,千里南来未易忘。

犹忆娑罗双树院,月明相对坐胡床。

(0)

与曾逢原寺丞相别

落叶追奔卷地飞,淮流转处楚山稀。

君骑黄鹄朝天去,我忆青松旧壑归。

道在不须惊契阔,情亲聊用惜分违。

岩居禄隐都如梦,莫向秋风叹式微。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