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里兼尘外,咸期此夕明。
一年惟一度,长恐有云生。
露洗微埃尽,光濡是物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明亮而宁静的中秋夜晚景象,诗人通过对月光和露水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未来变幻的忧虑。"尘里兼尘外,咸期此夕明"一句,既是对中秋佳节的期待,也是对现实生活中难得清净之境的向往。"一年惟一度,长恐有云生"则表达了时间易逝和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这两句构成诗歌的情感基调,既有喜悦中秋之美,又有对未来的不安。
接下来的"露洗微埃尽,光濡是物清"描绘了一幅月色与露水共同作用下的净化景象。月光如水般清澈,洗涤了尘世的污垢,使万物变得异常清晰。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暗含着诗人内心对于纯洁与明亮的向往。
"朗吟看正好,惆怅又西倾"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欣赏月光时的心境。"朗吟"指的是清晰而美好的声音,即月夜中的和谐氛围。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西倾"),诗人的心情又不免陷入惆怅。这是对中秋之夜难得且易逝的感慨,也反映了人生苦短、月亮易缺的哲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月光和露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刻的珍视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是一首融合了景物描绘与情感抒发的中秋诗。
去城十里南郊外,突兀老梅馀十辈。
玉雪为骨冰为魂,气象不与凡木对。
我来穷冬烟雨晦,把酒从公对公酹。
人言此实升庙堂,埋没荒村今几岁。
清芳不为无人改,捐弃何妨本根在。
瑰章妙语今得公,国色天香真有待。
归路从公巾倒戴,俗物污人非所爱。
我公行向日边归,此段风流入图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