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柳戒之夜过三学院》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同 柳 戒 之 夜 过 三 学 院 宋 /晁 补 之 步 月 寻 溪 过 佛 斋 ,溪 边 石 藓 湿 芒 鞋 。虚 窗 独 卧 听 松 竹 ,半 夜 一 山 风 雨 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夜(bàn yè)的意思:指夜间的深夜时分。
步月(bù yuè)的意思:指行走时像月亮一样轻盈飘逸。
独卧(dú wò)的意思:独自一人躺卧。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芒鞋(máng xié)的意思:形容穷困潦倒,没有鞋子穿。
山风(shān fēng)的意思:山风是指山区的风,也用来形容心境高远、胸怀宽广。
石藓(shí xiǎ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经历时间的洗礼后,显得坚强、深厚。
松竹(sōng zhú)的意思:指松树和竹子,比喻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操守。
溪边(xī biān)的意思:指溪水旁边,形容环境清幽、宜人。
- 注释
- 步月:月下行走。
寻溪:寻找小溪。
佛斋:佛堂。
石藓:石头上的苔藓。
芒鞋:草鞋。
虚窗:开着的窗户。
独卧:独自躺着。
听松竹:倾听松树和竹子的声音。
半夜:深夜。
风雨来:风雨来临。
- 翻译
- 我在月光下沿着小溪走向佛堂,脚下的草鞋踩在湿漉漉的苔藓上。
独自躺在开着的窗户边,倾听松竹的声音,半夜时分,山中的风雨忽然袭来。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晁补之在夜晚步月穿行于山间小溪,前往佛斋的一段经历。他踏着湿润的石藓,穿着芒鞋,足见环境的清幽与湿润。抵达佛斋后,他选择在虚窗下独自躺卧,静静聆听窗外松竹的声音,享受这份宁静。夜半时分,风雨悄然降临,带来了山间的自然气息,使得这静谧的夜晚更具生动感。整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的行动和感受,展现了深夜山中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九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
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
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
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
拳局竞万仞,崩危走九冥。
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
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