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州之南土当木,玉州之北木为竹。
以土筑室土则荣,以木编篱木应辱。
无木用土固其宜,有木何忍贱用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三十日过班竹赋玉州之木一首》,通过对玉州南北地理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当地木材资源的感慨。诗中以对比的手法,指出玉州南部土地适宜树木生长,北部则以竹子为主,暗示了资源分配的不均。
"玉州之南土当木,玉州之北木为竹",形象地展示了两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接下来,诗人通过"以土筑室土则荣,以木编篱木应辱",表达了对木材的不同用途:在适宜的地方用来建造房屋,显得尊贵;而在不适合的地方用来编篱笆,似乎被贬低了价值。诗人感叹道:"无木用土固其宜,有木何忍贱用之",表达了对木材被不当使用的惋惜之情。
最后,诗人以"玉州之木最可悲,不为楹桷为藩篱"作结,深深同情那些未能得到合理利用的木材,它们本应作为栋梁之材,却只能用于低微的篱笆,这是对玉州木材命运的深刻感慨,也寓含了对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象的影射。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富有哲理。
圆象无停运,日驭转西陆。
原野多归人,翩翩共驰逐。
念昔居閒曹,未老先纳禄。
蒙恩列外监,放浪湖一曲。
薄田皆旧畬,敝庐非新卜。
白首重见招,英游并华毂。
寒松虽复凋,幽兰岂再馥。
宣尼讥患失,伯阳贵止足。
时暮复何言,终期返初服。
吾闻古达士,大隐非山林。
如何鹓鹭间,白驹起遐心。
遥遥望故山,紫塞缭以深。
峰峦势交集,积翠千万寻。
园庐在其下,门巷常愔愔。
轩窗带流泉,花木久成阴。
舂秫足新酿,亦有书与琴。
终然恋魏阙,未忍投华簪。
平明奉朝退,粉署郁沈沈。
披襟坐高阁,独对西山岑。
爽气坐可致,尘虑安能侵。
勿云须吾土,始用穷登临。
异方苟同得,视古犹视今。
聊为招隐篇,往和岩中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