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百福衣》
《题百福衣》全文
明 / 刘宗周   形式: 古风

众法合成婴儿衣。一法不解婴儿机。

出声喤喤孩且啼。为儿说法良知

长则学为裘与箕。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解(bù jiě)的意思:不理解、不明白

出声(chū shēng)的意思:发出声音,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感受

合成(hé chéng)的意思:指将两个或多个物质或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物质或概念。

良知(liáng zhī)的意思:指人内心的良善、正直的道德心。

说法(shuō fɑ)的意思:指言辞、表达方式。

为裘(wéi qiú)的意思:为了得到一件皮裘,舍弃了更好的东西。

一法(yī fǎ)的意思:指一种方法、一种途径。

婴儿(yīng ér)的意思:指年幼的儿童或刚出生的婴儿。

鉴赏

这首诗《题百福衣》由明代诗人刘宗周所作,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对人生、智慧与道德的深刻思考。

首句“众法合成婴儿衣”,以“婴儿衣”为喻,暗示了人生的起点,即在众多法则的交织下,个体生命得以形成。这里“众法”代表了世间各种规则、道理或经验,而“婴儿衣”则是新生的象征,强调了生命的初始状态是纯净无染的,充满了无限可能。

接着,“一法不解婴儿机”,进一步阐述了即使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一颗纯真未受污染的心灵的重要性。这里的“一法”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法则或观念,如果不能理解或接受它,就无法真正理解生命的本质,就如同不懂得婴儿的天性一样。

“出声喤喤孩且啼”,描绘了婴儿啼哭的声音,既是一种自然的表达,也是对世界探索的开始。这声音中蕴含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渴望,预示着个体将要面对成长中的挑战与学习。

“为儿说法知良知”,意味着通过教育和引导,人们可以认识到内在的良知,即道德与正确的判断力。这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帮助个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保持内心的善良与正义。

最后,“长则学为裘与箕”,以“裘”(皮衣)和“箕”(簸箕)为喻,形象地说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不仅学会了生存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事物,包括接纳、筛选和净化。这里的“裘”可能象征着社会角色的承担,“箕”则代表了对负面或不必要事物的剔除,强调了成长过程中既要积累知识与技能,也要学会辨别与选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从生命之初到成长过程中的智慧与道德修养,以及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自我,追求真正的内心平静与和谐。

作者介绍
刘宗周

刘宗周
朝代:明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猜你喜欢

浣溪纱·其三

绣馆人人倦踏青。粉垣深处簸钱声。

卖花门外绿阴轻。

帘幕风柔飞燕燕,池塘花暖语莺莺。

有谁知道一春情。

(0)

西江月.题阙

过隙光阴流转,还丹岁月绵延。几人青髻对长年。

且斗时间康健。四海幸归英主,三山免化飞仙。

大家有分占桑田。近日蓬莱水浅。

(0)

鹧鸪天.元贞元年九月初五日

青女飞来汗漫游。素娥相赏玉为舟。

三千年也蟠桃熟,万岁山高锦树秋。

开寿域,望神州。日华云影思悠悠。

愿将江汉清风颂,镌向崧崖最上头。

(0)

鹦鹉曲.处士虚名

高人谁恋朝中住。自古便有个巢父。

子陵滩钓得虚名,几度桐江春雨。

睡神仙别有陈抟,拂袖华山归去。

漫纷纷少室终南,怎不是神仙隐处。

(0)

花心动

劫外威音,叹劳生荒苍,几曾知觉。

勘破转轮,擘碎虚空,游戏六门无著。

块然蕙帐胡床稳,看铁树应时花灼。慧光烁。

大明宝殿,玉龙盘薄。一颗玄珠踊跃。

迸霞彩辉辉,万神欢乐。

放去收来,逆顺纵横,雪曲顿超橐龠。

真情欲诉凭谁说。见胎卵、梦魂交错。晓天廓。

听吹凤楼画角。

(0)

三月晦游道场山宿清公房与成父同行二首·其一

绝顶轩窗纳晚晡,下方灯火听钟鱼。

天连震泽涵元气,地涌浮图切太虚。

凉立松风观石溜,晚寻樵径扣僧庐。

孤亭山麓荒苔积,犹想幽人夜读书。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