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明日同学士李惟中赵子期及国学官携酒东岳宫后园看杏花·其一》
《清明日同学士李惟中赵子期及国学官携酒东岳宫后园看杏花·其一》全文
元 / 吴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柳色河堤,春沙不作泥。

家家踏青去,处处莺啼

翠幄凌风迥,香车簇道齐。

扬雄甘寂寞,载酒问幽栖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作(bù zuò)的意思:不做,不从事某种行为或活动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翠幄(cuì wò)的意思:形容山林的景色绿而茂盛。

河堤(hé dī)的意思:指河边的堤岸,比喻能够防止灾害或不良事物的存在。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家家(jiā jiā)的意思:指家家户户、每家每户。表示普遍、广泛。

凌风(líng fēng)的意思:顶风而行,勇往直前。

柳色(liǔ sè)的意思:指柳树的颜色,也用来形容春天柳树的绿色。

踏青(tà qīng)的意思:指春天时节出外游玩,尤其是在郊外或公园里散步、游玩。

香车(xiāng chē)的意思:指华丽豪华的车辆,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富贵。

莺啼(yīng tí)的意思:指春天莺鸟的啼叫声,形容春天的景象美好。

幽栖(yōu qī)的意思:隐居、安静地居住

鉴赏

这首元代吴当的《清明日同学士李惟中赵子期及国学官携酒东岳宫后园看杏花(其一)》描绘了清明时节,河堤两旁柳树葱郁,春沙轻细,未化为泥泞,反映出春天的清新宜人。人们纷纷出门踏青,欣赏美景,处处可闻黄莺的婉转鸣叫,营造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诗人笔下的“翠幄凌风迥”形象地描绘了杏花盛开如绿色华盖,在春风中摇曳生姿;“香车簇道齐”则展现了众人乘车出行,队伍整齐,共同前往赏花的热闹场景。最后,诗人以扬雄自比,甘于清静,带着酒意,询问何处有隐居的佳处,流露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寓情于景的手法,展现了清明时节的民俗风情以及诗人内心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富有诗意和生活气息。

作者介绍

吴当
朝代:元   字:伯尚   籍贯:抚州崇仁   生辰:1297—1361

( 1297—1361)抚州崇仁人,字伯尚。吴澄孙。幼以颖悟笃实称,长精通经史百家言。从祖父至京师,补国子生。澄卒,从之学者皆就当卒业。用荐为国子助教,预修辽金宋三史,书成,除翰林修撰,累迁翰林直学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肃政廉访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闽,参预镇压农民军,夺回建、抚两郡。寻以被诬解职。陈友谅据江西,欲用之,不从,乃执送江州,拘留一年。后隐居庐陵吉水。有《学言诗稿》。
猜你喜欢

虚谷

虚室既生白,空谷亦传声。

山翁抱高标,借为虚谷名。

中有如带水,流出心源清。

我欲从之游,临风濯尘缨。

(0)

归耕

纡青拖紫信天缘,才说归耕自乐然。

二顷良田供活计,一锄风雨饱丰年。

妻条桑叶催蚕起,儿脱莎衣傍犊眠。

不是此心甘隐退,为贪农隙理残编。

(0)

小重山.题晓竹图

淡色分山晓气浮。疏林犹剩叶,不多秋。

林深彷佛昔曾游。频唤酒,渔屋岸西头。

不拟此凝眸。朦胧清影里,过扁舟。

行行应到白蘋洲。烟水冷,传语旧沙鸥。

(0)

登崇阳县美美亭

万象盘回处,年来此创亭。

喧阗当邑地,清绝倚禅扃。

砌迥波流碧,窗凉洞壑青。

人家晴渡口,渔钓暖沙汀。

岸竹风成韵,皋禽晓晒翎。

栽花多是药,题壁半书经。

远客凭消恨,高僧与勒铭。

扫苔朝复暮,闲日醉还醒。

不可穷吟思,将须列画屏。

浮虚莫轻赏,美美独丁宁。

(0)

木兰花慢

拥貔貅万骑,聚千里、铁衣寒。

正玉帐连云,油幢映日,飞箭天山。

锦城起方面重,对筹壶、尽日雅歌闲。

休遣沙场虏骑,尚馀匹马空还。那看。更值春残。

斟绿醑、对朱颜。正宿雨催红,和风换翠,梅小香悭。

牙旗渐西去也,望梁州、故垒暮云间。

休使佳人敛黛,断肠低唱阳关。

(0)

寄李端叔二首·其二

陈墟自古皇,疆野实楚县。

沃野接神畿,荒沟漕淮甸。

民风静而陋,原隰平以远。

我来逢艰岁,禾黍秋色浅。

荒居困蛩蚓,风雨老藜苋。

闭门谢车马,隐几亲笔砚。

马迹巷泥深,庖烟檐日宴。

深居窥老易,妙理殊自玩。

困亨方寸足,夸安劳远愿。

乖离感岁月,老色各满面。

友道古所敦,尺书莫辞倦。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