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季 子 庙 宋 /石 祖 文 夫 子 南 游 不 到 吴 ,殷 勤 题 识 寄 嗟 吁 。干 戈 扰 扰 怜 诸 夏 ,季 子 流 风 过 耳 无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夫子(fū zǐ)的意思:夫子是指古代中国的儒家学者,也可以泛指学者、老师。
干戈(gān gē)的意思:干戈是一个多义词,通常表示战争、战斗或武器。它也可以指代战争的形式、斗争的手段或冲突的痕迹。
季子(jì zǐ)的意思:季子指的是季节的变化,也可指季节之间的过渡时期。
嗟吁(jiē yù)的意思:表示叹息、感叹、慨叹的意思。
流风(liú fēng)的意思:指流动的风,形容风势强劲、迅猛。
扰扰(rǎo rǎo)的意思:指连连扰乱、打扰。
题识(tí shí)的意思:指能够准确判断题目的意义和难度。
殷勤(yīn qín)的意思:殷勤指对人热情周到,关心体贴,有礼貌和友好的态度。
诸夏(zhū xià)的意思:指各个国家、各个地区。
- 注释
- 夫子:指孔子,古代尊称教师或有学问的人。
南游:向南旅行。
不到:未到达。
吴:古国名,位于今江苏南部。
殷勤:深切而恳切。
题识:题写文字或留言。
寄:寄予,传达。
嗟吁:叹息,感慨。
干戈: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扰扰:纷乱不安的样子。
怜:同情,怜悯。
诸夏:古代中原地区,泛指华夏民族。
季子:指孔子弟子,这里泛指贤者。
流风:遗留的风尚,影响。
过耳无:听过就忘记,没有留下深刻印象。
- 翻译
- 先生您向南出游,未能到达吴地
深深感慨,写下留言寄托哀思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石祖文的作品,名为《季子庙》。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古圣先贤的崇敬。
“夫子南游不到吴”,开篇便设定了一个虚拟的情景,孔子虽然南游到了楚地,但并未到达吴地。这一句表明诗人想要通过这次旅行来寻找古人的遗迹和精神印记,却未能如愿。
“殷勤题识寄嗟吁”,这里的“殷勤”表现了诗人对古人文风的深切怀念之情。诗人在季子庙留下题刻,希望能够寄托自己的感慨和哀伤。这一句通过动词“题识”强调了诗人的用心和对历史的敬仰。
“干戈扰扰怜诸夏”,这一句中的“干戈”指的是古代的兵器,“扰扰”则形容声音。这里借用兵器的声音来比喻战乱频仍、民生疾苦的情景。“怜诸夏”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诸侯混战、百姓受难的哀痛之情。
“季子流风过耳无”,这一句中的“季子”指的是孔子的弟子,后世尊称为“季子”。这里说“流风”——即他们留下的学问和风范,却只是“过耳无”,意味着这些高尚的精神遗产在当下已经很少被人提及,甚至是难以寻觅。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感慨,更透露出当时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淡漠。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明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世界缺乏高尚精神的忧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挽杨廉夫先生
金蟾飞出顾兔腹,化作铁龙惊世俗。
丹黄为鬣翠为鳞,日吐明珠千万斛。
蒐幽抉怪探玄微,臭腐倏忽成神奇。
舆台邹枚汗籍湜,并驱扬马争先驰。
大廷先鸣夸颖出,蒹葭霜气横秋日。
旄头不蚀奎壁辉,铁门跃治多奇质。
海棠城东住十年,有宅一区名草玄。
花时横笛吹紫玉,醉携红袖觥金莲。
人言此翁多媚妩,谁识平生用心苦。
铸人谀墓得黄金,不买昆丘一抔土。
玉函碧薤生孚尹,白骨未必为黄尘。
过者欲式铁厓坟,铁云之下瞻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