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台湾竹枝词(其十五)》描绘了台湾街头的市井生活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
“腥红苦李出林迟”,开篇以“腥红苦李”点明季节与物候特征,暗示着果实的成熟与收获。这里的“腥红”并非直接描述果实的颜色,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感官体验来表现,可能是指果实表面的某种质感或颜色给人的直观感受,而“苦李”则点明了果实的口感特点,暗示了台湾丰富的水果资源和多样的气候条件。
“钗朵盘兼小荔支”,接着描述了市场上售卖的水果种类之丰富,不仅有“钗朵盘”这样的特指,可能指的是某种形状独特、大小适中的水果,这里巧妙地将水果与女性饰品联系起来,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小荔支”则是对荔枝的一种亲切称呼,进一步丰富了水果种类的多样性。
“番蒜摘残龙眼熟”,“番蒜”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台湾本地的特色蔬菜或调料,与“龙眼”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台湾农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暗示了当地居民对于食材的选择和利用之广。
“满街斜日卖黄藜”,最后一句描绘了黄昏时分,街道上摊贩们忙碌的身影,以及他们售卖的“黄藜”。黄藜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在台湾各地都有种植,其营养价值高且口感独特,是当地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台湾街头的热闹景象,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对自然的亲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台湾地区丰富的水果资源、多样的农作物以及充满活力的市井生活,是一幅鲜活的台湾风情画卷。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白鹿洞谢娄山长惠蕨莱
偶入匡庐山,山深远城市。
呼童采山蔌,未采颊先哆。
远怀西山翁,默谈自拊髀。
先生信有道,菜根不离齿。
行厨绝鲜腴,茎茎蓄甜旨。
形存小儿拳,色压荷袷紫。
曝濯古有方,囊贮今无底。
诚为吾儒珍,勿以禦冬比。
分惠胜十朋,自督庖人庀。
顾鱼与熊掌,虽美类西子。
争如麻姑仙,清风白云里。
何时反吾庐,脱却江湖履。
吾庐近罗浮,采薇浩歌起。
移根植蔬畦,抱瓮云亡鄙。
桎梏天地间,肉食有遗耻。
长啸向秋山,山灵应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