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安邸中即事且谢诚斋惠诗十二首·其十》
《临安邸中即事且谢诚斋惠诗十二首·其十》全文
宋 / 袁说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挑灯拭眼聚诗材,撚断须时句欲裁。

判却三更犹不寐,待渠明月过楼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过楼(guò lóu)的意思:指在讨论、解决问题时,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深入思考和探究。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判却(pàn què)的意思:指判断、决定后,立即执行或执行到底,不退缩、不推诿。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诗材(shī cái)的意思:指写作才能出众,具有优秀的文学天赋。

挑灯(tiǎo dēng)的意思:指夜间不睡觉,继续工作或学习。

须时(xū shí)的意思:表示需要在特定的时刻或条件下采取行动或做出决策。

注释
挑灯:点燃灯火,形容深夜读书或写作。
拭眼:擦亮眼睛,集中精力。
聚诗材:搜集创作诗歌的素材。
撚断须:捻断胡须,形容思考时的专注和艰辛。
句欲裁:诗句即将形成,准备构思和修改。
判却:判断,决定。
三更:夜晚的第三个时辰,约指凌晨1-3点。
犹不寐:仍然无法入睡。
待渠:等待它,引申为等待那一刻。
明月过楼来:明亮的月光照过楼顶,象征灵感的到来。
翻译
在夜深人静时,我点亮灯火,凝视着它,准备创作诗歌。
当我捻断一根根胡须思考时,诗句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成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苦思作诗的情景。"挑灯拭眼聚诗材",形象地展示了他在昏暗中点亮灯火,擦拭眼睛,全神贯注地搜寻创作灵感的过程。"撚断须时句欲裁",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诗人为了构思佳句,甚至拔掉胡须的专注与投入。

"判却三更犹不寐",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即使到了深夜三点仍未入睡,仍然坚持创作。最后,"待渠明月过楼来"以景结情,诗人期待着明亮的月光穿过窗户,仿佛是大自然的启示,为他的创作带来灵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袁说友在临安邸中夜深人静时的创作热情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

作者介绍

袁说友
朝代: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猜你喜欢

题画·其八

碧水前头树一林,留云僧屋住来深。

泊舟桥下青苔岸,不得桃花不可寻。

(0)

吴山观潮次刘本中韵

谁扶砥柱障狂澜,谩向江亭酹酒看。

风力拔山鼍鼓震,雨声摇海蜃楼寒。

寻常鸥鹭知何在,多少鱼龙不自安。

独爱刘叉词赋好,伍王祠下更凭栏。

(0)

宿幻住草庵·其一

草庵寂寂住城西,寒夜重来乐旧栖。

谯鼓无声更漏永,满林残月听乌啼。

(0)

送邻寺僧

同住南山里,经年不一逢。

深萝挂灵锡,落叶閟行踪。

梦绕千峰涧,吟残两寺钟。

今从湖上别,云水意重重。

(0)

登华至青柯坪纪胜·其三

两度仙坪回俗驾,烟霞绝巘兴难忘。

欲凭芒屩青藜杖,更裹黄精白石粮。

掌上芙蓉囊五露,池头沆瀣挹三浆。

还应坐啸中峰顶,手摘明星瞰太荒。

(0)

上北刘·其一

金鸡驿前津吏迎,金鸡岩下江水声。

金鸡飞上九天去,唯有空岩馀旧名。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