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讶蛩鸣因甚苦,每嗤蜂酿为谁甜。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独觉(dú jué)的意思:指个人主观认识到某种情况或问题,而其他人却没有意识到。
俯仰(fǔ yǎng)的意思:低头和抬头的动作,表示对上级或长辈的敬重和顺从。
近状(jìn zhuàng)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的最新情况或近期状态。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那堪(nà kān)的意思:指难以承受或忍受某种情况或痛苦。
岐路(qí lù)的意思:指分道扬镳,走上不同的道路或选择不同的方向。
涉世(shè shì)的意思:指经历世事,有社会经验。
我相(wǒ xiāng)的意思:指自以为是,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感受。
祗应(zhī yìng)的意思:只应该;只应当
支离(zhī lí)的意思:分离、破碎、不完整
- 鉴赏
此诗《秋夜不寐(其十四)》由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哲思,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百态的复杂心境。
首联“惟馀我与我相恬,近状支离我亦嫌”开篇即道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我审视。诗人似乎在与自己的影子对话,既感到一种宁静的和谐,又对当前的生活状态感到不满和嫌弃,流露出对现状的反思与不满。
颔联“时讶蛩鸣因甚苦,每嗤蜂酿为谁甜”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对自然界的现象产生疑问与讽刺,对蛩鸣的痛苦感到惊讶,对蜜蜂酿造蜂蜜的甜蜜则嗤之以鼻,暗含对世间现象的批判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颈联“笑啼岂合逢人易,醉醒那堪涉世兼”则将话题转向人际交往与世事变迁。诗人感叹笑与泪的不易得来,以及醉与醒的双重生活状态难以兼顾,表达了对社会复杂性的无奈与感慨,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尾联“俯仰祗应归独觉,茫茫岐路总难占”总结全诗,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脱与自我觉醒的方式,面对人生的迷茫与选择,他意识到只有通过独自的思考与感悟,才能找到心灵的归宿。同时,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无法预测,也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深刻理解与接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探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