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人问良知二首·其一》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对于“良知”的深刻探讨。王守仁是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理学家,他的心学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在这首诗中,他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良知”这一概念的独到见解。
“良知即是独知时,此知之外更无知。” 这两句诗首先点明了“良知”的本质,即在个体独处之时,内心深处所涌现的真知灼见,这是超越一切外在知识的存在。这里的“独知”,强调的是个人内心的直接体验和感知,是与外界相对独立的内在认知。
接下来,“谁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却是谁?” 这两句则提出了一个反问,意在指出每个人都有良知,但真正理解并认识到自己拥有良知的人却寥寥无几。这里蕴含着对自我认识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普遍人性中自我觉醒能力的质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探讨了“良知”作为个体内在道德准则的本质及其被认识的难度,反映了王守仁心学中关于自我发现和道德自觉的重要思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魏录事
君去民称颂,吾州录事廉。
平心决蛮触,恕笔谳髡钳。
守法仁人勇,持身处女严。
城中旗榜盛,不欠恶诗拈。
送洪使君
虽拥朱轓贵,清臞两鬓霜。
判花人竞诵,诗草士深藏。
农饱因蠲赋,州贫为救荒。
公归无愧面,应可见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