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立春日紫宸拜赐归持国见率同过江十不行》
《立春日紫宸拜赐归持国见率同过江十不行》全文
宋 / 刘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蓬莱佳气无时春物新特更宜。

燕识玉箱来自早,漏随宫线报还迟。

沟声破冻才通苑,酒力含风易满卮。

蓬鬓不堪双綵胜,懒随君向习家池。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堪(bù kān)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无法承受一次攻击或打击,非常脆弱或无力抵抗。

春物(chūn wù)的意思:指春天的景物,多用于形容春天的美景和生机盎然的景象。

宫线(gōng xiàn)的意思:指女性腹部的肌肉线条,尤指腹肌线条明显、平坦的状态。

含风(hán fēng)的意思:含有风的味道或特征。

佳气(jiā qì)的意思:指美好的气候或环境,也可用来形容好运或吉祥的气氛。

酒力(jiǔ lì)的意思:指喝酒后所产生的勇气和力量。

来自(lái zì)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起源。

蓬莱(péng lái)的意思:指令人向往的美好乐园或理想境地。

蓬鬓(péng bìn)的意思:形容头发蓬乱,像蓬松的鬃毛一样。

无时(wú shí)的意思:没有时候,表示没有时间的概念。

习家(xí jiā)的意思:指一个家庭或团体内部的成员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新特(xīn tè)的意思:新特指新的特点或特色。

迎新(yíng xīn)的意思:迎接新的事物或新的一年。

玉箱(yù xiāng)的意思:指珍贵的物品或宝藏。

习家池(xí jiā chí)的意思:指一个人或家族在某方面的才能或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景象与情感。首句“蓬莱佳气旧无时”以蓬莱仙境起兴,暗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春物迎新特更宜”点明主题,春天万物复苏,迎接新生,显得格外适宜。

“燕识玉箱来自早,漏随宫线报还迟。”燕子早早地识得春意,从远处飞来,而时间的流逝则显得缓慢,通过“漏随宫线”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静谧与春意的悠长。

“沟声破冻才通苑,酒力含风易满卮。”冰冻的沟渠开始解冻,清脆的声音传入皇家园林,而饮酒之人似乎也感受到了春风的和煦,酒力在微风中更加浓郁,满溢杯中。

最后,“蓬鬓不堪双綵胜,懒随君向习家池。”诗人感叹自己已非少年,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轻盈地佩戴彩胜,也不愿随众人前往习家池游玩,流露出一种岁月不待人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立春时节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
刘敞

刘敞
朝代:宋   字:原父   生辰:1019—1068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猜你喜欢

寄赠李惟贞侍御时清戎三楚将赴岭南

十道兵符事更新,少陵歌罢点行频。

那知使者车前泪,转作君王笔底春。

五岭可应任尉戍,三苗今是舜阶人。

青灯促膝还思郢,愧杀囊封上紫宸。

(0)

寄肖甫

音尘莫恨蓟门疏,郧府天西远自如。

地尽岷峨唯鸟道,江分蜀汉少鱼书。

诸贤讲德甘棠后,万事惊心小草馀。

圣主只今求剑切,可因春兴赋潘舆。

(0)

端午日楚人丘户部汝谦要饮显灵宫即事

逃暑仙都静不扃,杂花红雾昼冥冥。

綵丝留景真堪续,白苧含薰且细听。

酹屈怀沙人渐少,辟兵飞警事初宁。

从他稚子行觞数,楚客于今肯爱醒。

(0)

答李大参师孟时分省吴兴

新秋木叶报蓬庐,几见亨途问索居。

若下一条衣带水,使君三日鲤鱼书。

浮云自失论交后,落月长疑入梦馀。

莫向旧游寻宦迹,鬓毛今共白蘋疏。

(0)

飞来峰

涛声不断舞苍虬,忽尔巑岏万玉抽。

劫尽修罗移佛土,愿深阿育涌南洲。

悬崖宛转疑龙藏,叠岭鶱腾尽鹫头。

自有真如飞不去,幻躯天地任沈浮。

(0)

雪后同杨少参张山人分韵·其二

飞甍雪霁拥岧峣,睥睨光凝迥未消。

白凤羽从全魏落,苍龙鬐挂浊漳遥。

褰帷秀色峥嵘至,信马寒声凿落骄。

却忆西山多气象,千官拄笏紫宸朝。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