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日感怀寄所知》
《夏日感怀寄所知》全文
唐 / 刘得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了了岐路,欲行难负心

趋时不圆转,自古湮沈

日正林方合,蜩鸣夏已深。

中郎今远在,谁识爨桐音。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圆(bù yuán)的意思:不完美、不圆满

爨桐(cuàn tóng)的意思:指家庭和睦、团结和谐。

负心(fù xīn)的意思:背弃友情或爱情,对他人不忠诚。

了了(liǎo liǎo)的意思:了解得很清楚,非常明白。

了见(le jiàn)的意思:指明白、看透、了解清楚。

岐路(qí lù)的意思:指分道扬镳,走上不同的道路或选择不同的方向。

趋时(qū shí)的意思:追随时代潮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桐音(tóng yīn)的意思:指人的声音清脆悦耳,像桐木的声音一样动听。

湮沈(yān shěn)的意思:指事物被掩盖、隐藏或沉没,失去了光明和希望。

圆转(yuán zhuǎn)的意思:形容事物运动或转变的方向或轨迹呈圆形或弯曲状。

中郎(zhōng láng)的意思:指受宠爱的官员或被提拔的人。

自古(zì gǔ)的意思:从古至今,自古以来。

注释
了了:清晰。
岐路:岔路口。
负心:违背本心。
趋时:顺应时势。
圆转:灵活。
湮沈:埋没。
日正:太阳正当空。
林方合:树林正浓密。
蜩鸣:蝉鸣。
中郎:古代对官员的尊称,此处可能指代某人。
爨桐音:比喻深沉或隐晦的声音,可能象征诗人的内心情感。
翻译
清晰地看到岔路口,前行却难以违背本心。
顺应时势不灵活,自古以来就容易被埋没。
太阳正当空,树林正浓密,蝉鸣声昭示着夏天已深沉。
如今中郎身处远方,又有谁能理解我这如爨桐般低沉的声音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得仁的《夏日感怀寄所知》,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乡愁与对友人的思念。开篇“了了见岐路,欲行难负心。”表达了诗人面对归途时内心的矛盾和不舍。岐路在古代是通往关中的道路,这里象征着返回家乡的路程。而“欲行难负心”则透露了诗人对于即将离开之地的依恋与不舍。

接着,“趋时不圆转,自古易湮沈。”这两句话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诗人感慨于岁月匆匆,人事更迭,而个人的愿望往往难以实现,容易被世事所埋没。

“日正林方合,蜩鸣夏已深。”这里描绘了一幅夏季的景象,太阳高悬,大地热辣,树木成荫,蝉虫鸣叫,表明时光已经深入夏季。这两句通过生动的画面传递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季节变迁的感慨。

最后,“中郎今远在,谁识爨桐音。”诗人提及“中郎”,这是对友人的昵称或官职的指代。这里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距离感,以及对于朋友是否还能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疑问。爨(guō)桐即是古代一种乐器,这里比喻着诗人自己的声音和情感,担忧在远离亲友的情况下,自己的心声是否还有人能够听到和理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景象的描绘,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空间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刘得仁
朝代:唐

刘得仁(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悼崔石师四首·其二

远别沉吟古墓边,伤心曾忆五年前。

何人重觅鸾溪上,才问崔郎已渺然。

(0)

辛卯夏日大雨戏示诸衲

一回风雨便淋漓,数十残僧面面窥。

大地江山同逆旅,不妨权且作船居。

(0)

示翁子郑居士二首·其二

治生产业不相违,湖海江山直捷时。

尽道长安风物盛,不知身已在皇畿。

(0)

不忧死四首·其三

吾病不忧死,本愿终不移。

修供从今始,龙天鉴在兹。

(0)

五月一日申刻睡起有感

闭门睡足申初起,峰转斜阳到竹扉。

万里干戈馀此日,五年江海待忘机。

黄叶不教流水去,白云终向故山归。

独怜跋涉同行者,失我三人泪满衣。

(0)

将还庐山留别社中诸子二首·其一

孤屿寒暄不记年,蜃楼海市几推迁。

片帆且趁东风便,老眼回看穗石偏。

春燕任教巢旧屋,山池重见长新莲。

人间聚散何曾定,雪夜还应待剡川。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