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怀古》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长 平 怀 古 宋 /孙 冲 邯 郸 无 策 信 冯 亭 ,上 党 须 贪 泽 起 兵 。赵 括 母 言 犹 不 听 ,当 时 谁 肯 计 长 平 。
- 注释
- 邯郸:赵国都城邯郸。
无策:没有好的计策。
冯亭:战国时韩国上党守将,将地献给赵国。
须:必须。
贪:贪婪,这里指抓住机会。
泽:恩惠,此处指冯亭的献地之利。
起兵:发动战争。
赵括:赵国名将赵括,因指挥失误导致长平之战失败。
母言:赵括的母亲曾劝阻他领兵。
犹:仍然。
不听:不采纳。
谁肯:谁愿意。
计长平:考虑长平之战的后果。
- 翻译
- 邯郸城中无良策,冯亭献地成契机
上党之地需贪婪,借此兴师举义兵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冲的《长平怀古》,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辈出的怀念之情。诗中的“邯郸无策信冯亭,上党须贪泽起兵”两句,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括的一段历史故事。赵括是赵国名将,但在邯郸之战中因过于自负,没有采纳谋士冯亭的计策,最终导致战败。此处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当时无人能识才的遗憾。
“赵括母言犹不听,当时谁肯计长平”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赵括之所以失败,在于他不仅不听冯亭的意见,甚至连自己的母亲——即著名的赵奢良夫人——的劝告也不采纳。这显示出赵括的自大和固执,而“当时谁肯计长平”则是说在那个时候,有谁能够理解并计策像长平之战这样的重大战役呢?这里的“长平”,有可能直接指代秦国对赵国的长平之战,那场战争中,白起领兵大破赵军,坑杀四十万赵军,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事件。
诗人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提及,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时代已经逝去的感慨,以及对于当今之世无人能识才的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却又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首颇具韵味和深度的古典诗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纪慈训
尔上金陵去,何事泪浪浪。
阿郎听吾训,朝夕慎莫忘。
尔心虽慈善,尔性何太刚。
半生滨九死,天度幸汪洋。
古人佩韦弦,国手审温凉。
良玉比君子,何事不易方。
罔发他人隐,罔恃自己长。
扬善不扬恶,齿颊有馀芳。
循循身有德,汪汪度难量。
和气蒸闺阃,子嗣自繁昌。
勉哉崇令德,古语戒垂堂。
阿儿听我训,朝夕慎莫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