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求诗入海,亦作史藏山。
《放言五首·其四》全文
- 注释
- 万里:形容极远的距离。
先行脚:走在前面,领先他人。
三家:泛指多户人家,这里可能指邻居或亲友。
晚闭关:晚上才关闭门户,回家休息。
曾:曾经。
求:寻求。
诗入海:让诗歌流传到广阔的海洋中。
亦:也。
作史:创作历史。
藏山:隐藏在山中,比喻深远保存。
- 翻译
- 行走万里路,直至夜晚才回家。
我曾试图让诗歌流传大海,也将历史记录深藏山川。
-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放言五首》之第四首。诗中的意境雄浑,充满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深沉思考。
"万里先行脚,三家晚闭关":这里的“万里先行”指的是远离尘嚣、勇往直前的探索者,他们像前人那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开辟着新的道路。"三家晚闭关"则是说到了夜晚,三位诗人(可能指古代的陶渊明、杜甫和白居易)才关闭他们的心灵之门,即便在安静的夜晚,他们也难以割舍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执着。
"曾求诗入海,亦作史藏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渴望和追求。"曾求诗入海"意味着诗人的愿景是将自己的诗歌传承给后世,让其影响力如同大海一般深远无边;"亦作史藏山"则是在说,除了在诗歌中留下足迹外,还希望能像编撰历史书籍那样,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埋藏于山之巅,让后人去发掘。
整首诗通过对探索者的赞美与自我文学创作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传承文化、探索未知以及个人才华的不懈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夫谣
水夫住在长江边,年年捉送装兵船。
上水下水不计数,但见船来点夫去。
十家门派一夫行,生死向前无怨声。
衣中何有苦搜索,身无钱使夜当缚。
遭他鞭挞无完肤,行迟还用刀箭驱。
掣刀在腰箭在手,人命贱同豕与狗。
射死纷纷满路尸,那敢问人死者谁?
爷娘养汝才得力,送汝出门倚门泣。
腐肉已充乌鸢饥,家家犹望水夫归。
满江红.陈郎以扇索书为赋一阕
铁笛钿筝,还记得、白头陈九。
曾消受、妓堂丝管,毬场花酒。
籍福无双丞相客,善才第一琵琶手。
叹今朝、寒食草青青,人何有。弱息在,佳儿又。
玉山皎,琼枝秀。喜门风不坠,家声依旧。
生子何须李亚子,少年当学王昙首。
对君家、两世湿青衫,吾衰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