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影催年急,哀歌助晚迟。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哀歌(āi gē)的意思:形容悲伤哀怨的歌声或歌曲。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丹旐(dān zhào)的意思:形容文章或诗词的笔调优美、华丽。
返葬(fǎn zàng)的意思:指将死者的尸体从原先的安葬地迁移到别的地方。
风箫(fēng xiāo)的意思:指吹奏箫的风声,比喻好听动人的音乐声或声音。
建旟(jiàn yú)的意思:指建筑物的屋顶上竖立的旗杆。
京师(jīng shī)的意思:京师指的是古代中国的首都,也可以用来泛指大都市或重要城市。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生时(shēng shí)的意思:指人在世时或生命存在的时期。
箫鼓(xiāo gǔ)的意思:指音乐声,也用来比喻欢乐的场面。
- 翻译
- 归葬于长安城郊的小路,秋风中箫鼓声声,尽显哀凄
无奈送行之人,已非昔日熟识的故交
寒冷的阴影催促时光匆匆流逝,哀伤的歌声更使夜晚显得漫长
谁能料到仪仗队伍已散去,唯有红色灵幡指向京城
- 注释
- 返葬:将亡者的遗体运回故乡安葬。
长安陌:长安城郊的道路。
箫鼓:古代乐器,箫为管乐器,鼓为打击乐器,此处指丧葬仪式中的音乐。
悲:悲伤,哀痛。
奈何:无奈,遗憾。
相送者:送行的人。
不是:并非。
平生时:过去、平时或生前熟悉的情况。
寒影:寒冷的光影,此处可能喻指秋冬季节的景象或哀悼氛围。
催年急:促使岁月快速流逝,形容时间紧迫感。
哀歌:悲伤的歌曲,此处特指丧葬场合的挽歌。
助晚迟:使得夜晚显得更为漫长难熬。
宁知:岂知,哪里知道。
建旟:树立旗幡,此处指丧葬仪式中的仪仗队。
罢:结束,解散。
丹旐:红色的灵幡,古代出殡时挂在棺木前以标识死者身份。
向京师:指向京城,即遗体被送往京城安葬。
-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故人离别之情的诗,充满了哀伤与怀念的情绪。开篇“返葬长安陌”一句,设定了一种悲凉的氛围,"秋风箫鼓悲"则增添了环境的凄清感。接着“奈何相送者,不是平生时”表达了对离别之痛苦与无奈的感慨。
中间两句“寒影催年急,哀歌助晚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递出时间流逝、光阴迫人的悲凉,以及在这种氛围下所唱出的哀歌似乎也能让时间稍微停留。
末尾两句“宁知建旟罢,丹旐向京师”则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故土的深情思念和不舍之意。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与亲朋好友的怀念,以及面对生命流转时那种无可奈何的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